第13部分(第1/4 頁)
國共兩黨怎麼聯合,以什麼方式聯合,聯合後具體行動方案如何?兩黨各有其政治主張。
關於兩黨合作的形式,中共提出“對等聯合”的辦法,主張國共兩黨及其他革命團體“共同建立一個民主主義的戰線,向封建式的軍閥繼續戰爭”。對於聯合後的具體工作,陳獨秀作了一些設想,他認為應按以下四項程式進行:第一步組織國民軍;第二步以國民革命解除國內國外的一切壓迫;第三步建設民主的全國統一政府;第四步採用國家社會主義開發實業,按現在的語言是指搞社會主義建設。
關於合作後的工作,孫中山考慮的較少,他很注重合作的形式。對此,他有自己的主張,他只同意“黨內合作”的形式,而不贊成“黨外合作”。孫中山此時把中共看作是一種新生力量和新鮮血液,他認為,透過黨內合作,吸收這種新生力量和新鮮血液,可以挽救老氣橫秋的國民黨,他對宋慶齡說:“國民黨正在墮落死亡,因此,要救治它需要有新血液。”他希望透過救活國民黨,完成救國救民的夙願。同時,孫中山認為他的三民主義本身就包含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內容。
面對雙方主張的對立,中共以極大的耐心尋求國共合作的最佳方式,同時也以冷靜的態度對待孫中山提出的“黨內合作”的意見,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作了詳密的研究,認為這種合作的形式也有合理的成分。首先,中共剛剛成立,無論黨員人數或政治影響都還有限,而國民黨建黨多年,規模和影響都較大,同國民黨實現“黨內合作”後,中共可以在三民主義旗幟下,公開或半公開地從事工農運動,發展和壯大革命力量。其次,國民黨願意聯俄聯共,這就使國共兩黨能夠在同一革命旗幟下,作為同一革命組織共同工作。再次,根據馬克思主義革命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科學結合的理論,無產階級應當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實條件為自己的革命任務服務。在孫中山反對“黨外合作”形式的情況下,採取“黨內合作”的形式便成為國共合作的唯一途徑。於是,中###人從革命大局出發,接受了孫中山“黨內合作”的方式。
在接受“黨內合作”方式的同時,陳獨秀透過張繼向孫中山提出了一些條件,即取消打手模與宣誓服從孫中山個人等原有的加入國民黨的辦法以及根據革命的原則改組國民黨。
1922年8月23日,中共主要領導人之一的李大釗由北京到達上海,他在參加中共中央第二次西湖全會之後,經張繼介紹,與中共另一重要幹部、原老同盟會會員林伯渠一道會見了孫中山。
見面後,李大釗向孫中山表示了中共接受“黨內合作”的方式,願與國民黨合作的誠意。孫中山雙手緊緊地握著李大釗的雙手,明確告訴李大釗與林伯渠,他尊重陳獨秀代表中共提出的合作條件。
李大釗、林伯渠這兩位共產黨人對孫中山的決定表示歡迎並當面對改組國民黨提出了一些建議。
這次會見後,孫中山對國共合作的興趣更加濃厚。其實,近年來他目睹了中共領導的工人、農民群眾運動風起雲湧、綿延不絕,特別是香港海員大罷工讓他逐步覺察到工農階級和中共的巨大革命力量,促使他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他認為,過去單靠軍隊的力量進行革命鬥爭,雖然推翻了清朝統治,但“兵力雖成功,而革命仍未成功”,究其原因,是沒有發動多數人參加鬥爭,“革命行動缺乏人民心力,無異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因此他決心與共產黨合作,吸引廣大工農群眾參加鬥爭。
1922年8月26日,孫中山在自己的寓所樓上客廳再次與李大釗和林伯渠會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參加。會談極為秘密,孫中山吩咐家人,在他們會談時,任何人不得上樓。他們透過討論,最後確定:國共合作,應以俄為師,發動工農群眾,在蘇俄幫助下,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