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5 頁)
車輪處掛一個油瓶子,適時點上點油,用不著像現在的機動車沒油了還得找加油站,出故障了還得去維修站,沒氣了還得充氣,手續簡單,不需付費。
後來人民群眾揮聰明智慧將木輪換成了膠皮輪,沿用上千年的木輪終於退出歷史舞臺。
車把式手拿長鞭,“喔,咦”的喊著,老黃牛緊拉革命的車套。
鞭杆是三根竹條擰成的,像油炸的麻花,只是顏色淡些。
鞭繩是用熟牛皮割成條,多股擰成,鞭稍處扎著一條紅布繩,特別鮮豔。
甩鞭的聲音“啪啪”的,比趙本山的《三響鞭》還響。
車把式多為四十歲以上的長輩,德高望重,類似於現在的有證司機。
年輕人高攀不上,因你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萬一弄毛了革命的老黃牛,拉翻了板車咋辦?
不可能?那也不行!老祖宗的行規不能改。
老牛板車走的路,那是泥土壓成的路,晴天時塵土飛飛揚揚,特別是秋收季節,晚上洗臉時鼻空來能摳出泥巴來。
趕上下雨,泥水沾滿褲腿,泥巴糊滿車腳。
泥土再多,也不影響糧食的綠色,雖然那時還沒有綠色的講究。
不但沒有綠色的講究,還不時興老王賣瓜自買自誇的廣告。
如今倒是廣告了,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還有綠色食品?
抓革命促生產,革命運動開展的轟轟烈烈。
學校要培養全面人才。
培養德智體全面合格的人才於是一聲令下。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青年學生積極響應,其程度已經到了奮不顧身的地步。
投入貧下中農懷抱,吸允廣闊天地甘露已是一代青年的追求目標。
貴子出生在農村,從小接受的就是農村教育。
這讓再次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他如魚得水。
貴子很快被學校提拔為勞動會主席,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勞動的最前線。
校門到教室是一條修整很平的土路,兩側垂柳搖曳。
沿牆載滿了綠油油的白菜,為這樸素而聖潔的校堂增加了盎然生機。
貴子挑著水桶一路小跑,水桶濺出的水珠灑在地上,形成一道水線。
貴子放下扁擔,擦了一把額頭的汗水,又提起一隻水桶倒入菜溝。
清水瞬間變混,“咕嘍咕嘍”的冒著氣泡沿菜溝流淌。
挑水的同學排起長龍般的隊伍,往返穿梭。
倒水的,挑水的,從井裡往上提水的各有分工,竟然有序,忙而不亂。
貴子挑著空桶正要回走,班副王利坤急匆匆趕來,迎面對貴子說:“高主席,水桶沉底了。”
“怎麼搞的!”貴子說罷挑著空桶疾走,屁股扭一扭的,三步並作兩部來到井旁,望著被同學們攪渾的井水,搖搖頭,隨後吩咐道:“高敏,你回家拿撈鉤去,快去快回!”
此時的高富貴還真有點當主席的樣子,心中著實過了把癮,心裡美滋滋的。
姐姐高敏瞟了貴子一眼,也不好說什麼,一路小跑直奔家去。
………【第十四章運動會】………
第十四章小學運動會。
春光明媚,伴隨著絲絲冷風,小學聯校春季運動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會場選在生產隊秋收使用的場院,面積近萬平米。
八個村的小學生在這裡匯合。
貴子所在學校排在最前面,其次是張家,李寨,蛤蟆村等校依次排開。
倒不是貴子所在學校是東道主就優先排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