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 136(一更)(第3/4 頁)
袁紹在北方於天子近前,就遠沒有這樣輕鬆了。
袁術被這話之中何其自由的前景所說動,當即同意了這個想法。
於是在第二日繼續展開的決斷會議上他應和了以鄴城為新都的想法。
至於盧植、黃琬、王允等人要如何往長安去,喬琰要如何從幷州進取涼州,那是他們的事情。
前往長安的那一批堪稱危險重重,而喬琰所面對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去。
自西羌屢屢動亂,東漢內部又多發權利鬥爭,涼州早已不再是昔日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聯通西域各國的跳板,而是在袁術眼中的不毛之地。
要借道涼州又要先與西涼叛軍交戰,若按照皇甫嵩早年前所面對的其情況,年內大約是分不出個勝負來的。
而有這年的時間,他袁術早已藉助於天子的支援站穩腳跟了。
支援何事?
袁術原本想試試謀求荊州牧的位置。
但他又轉念一想,如今的荊州刺史劉表,早表現出了與荊州世家聯結的態勢,在他出兵之時已有了全面掌控荊州的魄力,故而他改了個選擇,先盯上的是豫州與揚州交接的這一片富庶之地。
發展出點傍身的兵力,再與那劉表計較不遲!
做天子近處的大將軍,做喬琰與盧植這樣力圖救漢之臣,又哪裡比得上做一方州牧大員來得痛快!
袁術心中越是盤算越覺得自己明智,然而他剛走出這議事殿堂便聽到了喬琰在與袁紹說,莫要忘記了明年九月歸還那
軍糧的約定,臉上的笑容不由凝固在了當場。
因為他旋即又聽到喬琰在說,他袁紹往後要供給某個“天子”
的吃穿用度,說不定還節餘不下這些個餘糧,不如讓袁術來還,反正他們兩個是一家,讓誰來還都無妨。
不錯,以袁紹和袁術的家產,便是在洛陽臨時收購上這些米糧還上都無妨,但若真這麼幹了,他們在喬琰這裡的面子也就蕩然無存了!
袁術冷哼了一聲,拂袖而去,卻不知道在他離開之後,喬琰也沒多與袁紹糾纏這問題,而是已經與孫堅交談在了一處。
“孫長沙如今是如何考慮的?”
喬琰與他一併往外走,同時說道。
因著兩方都是率先抵達的洛陽,也都算是能征善戰之輩,彼此之間多少也可算是有些共同話題,更可稱得上是惺惺相惜,這番交談便比先前那出不知和諧了多少。
而孫堅並未經歷原本在進攻董卓期間被徐榮擊潰的一場敗仗,對袁術的依賴性也就沒有那麼高。
他與袁術合兵於魯陽而後進攻洛陽是不錯,卻沒有必要接下來也跟隨他一道行動。
孫策朝著前方交談中的兩人看去,暗暗捏了把拳頭,琢磨著自己遲早也得如喬琰這般率領一眾將領精兵飛揚恣意,而不是這會兒跟個在聽長輩交流、亦步亦趨於後的小輩一般,完全沒有個插話的空間。
他聽得父親回道:“喬侯既打算自涼州進攻長安,走個穩紮穩打的局面,我孫堅也不是什麼無膽怕事之人,便是走南陽入武關,作為進攻長安的一路奇兵又有何妨?”
“喬侯應當知道,朱公偉此前為了逃避董卓之禍也逃往了荊州,如今喬侯欲與皇甫將軍於涼州聯手,盧公願入長安為質,我便與朱公偉會合,豈不正是當年景象!”
孫堅說到這裡,自己已豪氣干雲地朗聲一笑。
他為朱儁舊部,此時想到與朱儁合力,走一路偏師與喬琰呼應,似也是順理成章之勢。
喬琰對此自然沒什麼意見,不過她還是補充道:“孫長沙這想法不錯,卻還有個問題,那荊州刺史劉表為漢室宗親,卻於此時遠在荊州,不知他到底是站在哪一位……的一方。若是他並不願意以荊州之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