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第1/2 頁)
卻不曾想婚後成親了,她年少時期的願望被自己的夫君給實現了。
梅明軒和柳金娘夫妻兩人各有各的事情做,不管是誰回到家後都有著說不完的話,梅明軒並不太乾涉柳金孃的事情,但是柳金娘每逢遇到困難的時候,都能感受的到梅明軒對她的支援。
有夫如此,妻復何求。
因為有梅明軒在,梅家眾人的嫌棄,外界對她指點的目光,柳金娘都不放在心上。
就在梅明軒把這個縣城的文人們都給教出來之際,柳金娘有了身孕,有了孩子,不管是生意還是學堂,夫妻兩人都默契的放了放。
柳金孃的生意不在擴張,而是安心在家裡面備孕生孩子,梅明軒則減少了學生收錄的名額,只專心教導他手上的一批學生。
梅家幾個侄子早就學有所成的歸家,這幾年被梅明軒帶著,他們身上的劣性根早就被剔除掉,再加上年齡已經長大,已經定性,哪怕回到村裡了,也不會被人輕易所帶壞。
就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心頭總是縈繞著濃厚的愧疚感,只有多做好事才能稍微減輕一二,長時間下來,做好事已經近乎成了他們本能行為。
柳城則回家開始和同窗們一般慢慢接觸家裡的家業,哪怕年紀還小,卻早早展現出了獨當一面的潛質,讓眾多家長的心裡面都非常的開心。
紀林則按照當年入學時說的走了科舉之路,考上童生後不久,就因為成績太過優秀而被縣令推薦送去了更高學府求學。
其餘那些蹲學堂來聽課的『學生們』原本只是憑著一顆真摯的求學之心,卻沒想到他們居然會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了各自的職業上。
比如那位老農,手下伺候的莊稼糧食產量就比旁邊的人家要多。
再比如紀林的爺爺,也是蹲學堂牆角的一員,不知不覺間他的木工手藝更進一步,宛若開了竅一般,好的工藝追求的人自然多,一家人也總算不用為了紀林讀書的費用再省吃儉用。
諸如此類還有更多的事情,只是因為這些過程太過緩慢,又不是同一時間段,所以沒人懷疑到梅明軒的頭上,只有那些聽過梅明軒課的人心中才隱隱有所察覺。
直到多年以後,梅明軒和柳金娘兩人孩子慢慢長成,從梅家學堂走出去的學生們慢慢發明瞭速度更快,織的更多的紡織機,還有全國比之數年前提高了一大截產量的農作物,上面追本溯源,這才發現他們都是同一個啟蒙老師。
除此之外他們還發現,除了那些做出重大貢獻的學生們,梅明軒的學生可以說是遍佈三百六十行,他什麼學生都能教,這就很厲害了。
就連自古文人相輕的文人們大部分都心服口服。
帝王聽聞,派使臣去召梅明軒入朝堂為官,訊息到達梅明軒這,梅明軒笑著婉拒了這份旨意。
當今帝王並不是對天下人生殺予奪的性子,梅明軒推辭,他頂多心裡有些可惜,卻不會強迫,更別說他心裡很感激梅明軒為他教育出來了那麼多可用的人才。
這個時代的人並不知道,當傳承梅明軒思想的那些學生站到了一定位置後,他們就能代表一個時代的聲音。
整個世道都在被他們慢慢潛移默化著,改變最明顯的,比如說固定的階級印象,柳金娘年輕那會,人們還總是把士、農、工、商掛在嘴裡,女子出門做生意入學堂會被外面指指點點。
可是等柳金娘年老的時候,恍然回頭才發現,這些刺耳的聲音不知不覺間已經消失掉了,而困在人們心裡的枷鎖不知不覺間已經消失不見。
她和梅明軒的女兒未出閣就才名和財名遠播,結果一家有女,百家來求。
曾經商戶之女備受婆家鄙夷的風氣一去不復返。
柳金娘覺得自己見證了一個時代,年老臨終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