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石成金還曾說:“隨時隨地俱有真福,全在達人之會享而已……居於杭之西湖,隨時玩賞,不負生平。唯是清賞妙境,遍滿寰宇,豈僅西湖為然?比如每晨之曉山,千態萬狀,不拘樓閣山嶺,我只憑高玩賞,是即登保俶之周覽矣。又如梅花,無論幾株,多則固妙,少亦不減其妙。或黃昏,或白晝,攜酒靜賞,興致亦不亞於孤山遇仙矣!其餘桑麥、桃柳、荷桂、禽鳥、風花雪月種種諸勝何地無之?只在會享福者之留心領略,則時時自得真福。”
是啊,這樣的“達人”(達人這一個詞現在好像又流行起來了)隨時隨地都是平安喜樂的。
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全在達人有心領略。蘇軾的《前赤壁賦》中,客人懷古傷今,不能釋懷,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的這段話,正是來自於道家的思想,從而讓“客喜而笑,洗盞更酌”。
只要我們用心領略,我們會獲得很多別人用錢都買不到的樂趣,隨遇而安,融於自然,得失隨緣,自然心得安樂。其實精神上的享受,比物質上的享受更高階更有滋味得多。本源於我國,現傳入日本的茶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據說日本茶道,講究“和敬清寂”四字為宗旨,簡潔而內涵豐富。入茶室前要淨手,進茶室要彎腰、脫鞋、以表謙遜和潔淨。日本有一句格言:“茶室中人人平等。”從前進去時要把象徵身份地位的東西留在茶室外,武士的寶劍、佩刀、珠寶等都不能帶進茶室。茶室裡的壁上通常是古樸的書畫,再配上一枝或幾枝鮮花裝飾,顯得高雅幽靜。茶客進入茶室後,應安靜、恭謹地跪在“榻榻米”上,身穿和服的茶人也跪在榻榻米上,先開啟綢巾擦茶具、茶勺;用開水溫熱茶碗,倒掉水,再擦乾茶碗;又用竹刷子拌沫茶,並斟入茶碗沖茶。茶碗小而精緻,一般使用黑色陶器,日本人認為幽暗的色彩自有樸素、清寂之美。茶道之茶稱為“佗茶”,是“幽寂”、“閒寂”的含義。坐在幽寂的茶室裡,邊品茶邊閒談,不問世事,無牽無掛,無憂無慮,修身養性,淨化心靈,別有一番美的意境。千利休的“茶禪一味”、“茶即禪”觀點,可以視為茶道的真諦所在。
像這樣,已不是單純的喝茶,而是一種精神享受和體驗了。其實,日本這些東西只是學自我中華上國的“塵垢粃穅”而已。可惜的是,我們中華上國的好多珍寶,國人卻不自惜。
古人曾說,有“靜坐之樂、讀書之樂、賞花之樂、玩月之樂、觀畫之樂、聽鳥之樂、狂歌之樂、高臥之樂”等八樂,如果大家漸漸喜歡這些樂趣,也是會享清福之人而幾近於道了。
在道家人物或者道教的神仙中,並不都是整天枯槁如木的呆人。像道教的神仙,也食碧藕仙棗,飲瓊漿玉液,另外多數喜歡下棋彈琴什麼的。對了,琴棋書畫,似乎天生是道家人物所消遣玩樂的工具。所以這幾樣技藝,也和道家思想相融相伴。當然,古代的琴和現代的琴不大一樣,彈起來講究沖淡平和,像古曲《梅花三弄》、《漁舟唱晚》等都是如此,不像現代流行音樂那樣HOT,經常撩撥人們的本能慾望,不自覺地就隨之搖頭扭臀。即便如此,筆者覺得如果靜下心來體味不同的音樂,也是很讓人得到精神享受的事情。棋雖然爭殺激烈、錙銖必較,但卻能讓人思索這濃縮的人生百態,所謂“聞道長安如棋局”,世事變幻亦是如此,“眼前富貴一枰棋,身後功名半張紙”,棋下完後一抹,又有什麼?所以以棋為樂,可以通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