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見到馬皇后真容(第1/2 頁)
“去什麼地方?”
“長秋宮。”昨日母后的貼身婢女前來告知他這個訊息時,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當再三確認婢女沒聽錯後,他決定今日帶羅青前去見母后一面,好在,母后還不知道羅青非禮汝寧的事。
“什麼?長秋宮,我去長秋宮幹什麼?!!!”
“當然是拜見我母后啊,怪我,忘了和你說了,那日我母后差人過來,說想見見你。”
“見我,可我還沒有做好準備……去了我要說什麼話呀?!”
“哎呀,羅青,你怎麼跟個女人一樣扭扭捏捏的,我不是在這呢嗎!去了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給你擔著行嗎?”
“行。”
去長秋宮的路上,羅青在腦海中仔細回憶著歷史書上關於馬皇后的生平介紹,馬皇后生性溫柔,雖不在前朝處理政務,但卻十分關心百姓的生活,她在世時,總是勸誡朱元璋不要殺戮,在她的輔助下,很多人才從朱元璋的刀下逃出一條活命,可等馬皇后死後,朱元璋性情大變,時常大開殺戒,搞得整個朝廷的官員每日都如履薄冰。
後來,清軍入關,開始編纂明史,可他們實在從馬皇后身上挑不出一點毛病,最後只能把矛頭對準馬皇后沒有纏足的腳上。
馬皇后生於元代末期,當時正是裹腳之風流行時期,可馬皇后卻沒有纏足,原因可能有三:一是馬皇后生於元代,蒙古人不崇尚纏足;二是她從小受到了父親母親的百般寵愛,身為父母,自然不願意女兒受此痛苦;三是馬皇后十二歲時被父親託付給摯友郭子興照顧,此人乃是元末富甲一方的豪強,他對馬皇后“視同己女”,更不會要求她纏足。
明史是這樣記載馬皇后的:“”後仁慈有智鑑,好書史。”,明史演義說她:“馬氏聰慧過人,一經指導,無不立曉。”如此聰慧過人的一個女子,能在硝煙紛紛的亂世看中朱元璋,陪著朱元璋打天下,又怎麼會隨意受世俗影響,隨波逐流呢?
所以,清朝對馬皇后的抨擊最終被後世認為是雞蛋裡挑骨頭。
想到這些,羅青剛剛的緊張情緒已經轉變成了期待,此刻他非常想一睹馬皇后的真容,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能在波濤洶湧的歷史上留下如此好名聲?說著,他不禁加快了腳步,而旁邊的朱標倒是有些看不懂了,他疑惑的問道:“羅青,你怎麼顯得這麼著急?”
“啊?著急嗎?不是你說要快點嗎?馬皇后可是一國之母,我哪能讓人家等著我呀?”
羅青的解釋很明顯沒有說服朱標,他嚴肅的警告道:“羅青,你之前跟父皇說話沒大沒小,總是惹他不快,他現在沒殺你已經很大度了,可我母后不一樣,她生性溫柔,而且病還沒完全好,我可警告你,一會不要說出什麼傷人的話,不然的話,我一定會第一個把你抓到詔獄去。”
感受到威嚴氣息的羅青,正色道:“太子殿下,我明白了,您放心吧。”
二人到達長秋宮後,待婢女進去通報一聲,便帶著二人一同進了殿內。
殿內正中央,馬皇后身穿一席青色長袍,頭上彆著素色的簪子,手裡還握著一本書籍,看著與普通婦人並沒有什麼不同。
“兒臣拜見母后。”
“草民見過皇后,祝皇后娘娘聖體安康,萬福金安。”
馬皇后在見到羅青後,先是仔細端詳了一番,然後開口說道:“沒想到,醫治好我病的醫師竟如此年輕,看來,我大明真是人才濟濟啊!”
“謝皇后娘娘賞識,草民愧不敢當。”如此年輕有為,還這麼謙虛,第一次見面,羅青便給皇后娘娘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在沒見到羅青時,馬皇后對羅青的認知全部來自朱元璋的嘴裡,起初她以為此人是個很有手腕的謀士,目的是為了透過給自己治病博得朱元璋的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