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5 頁)
局都沒輸贏,因為勸架的人一大班。
街頭偶爾也做把戲,把戲人人愛看,可江湖客的膏藥,就是賣得不痛快。痛快的倒是當地人向外“宣戰”,遇上當地人吃了外來人的虧,當地有人站出來一聲喊,八方人馬便會火速趕到,於是,同仇敵愾,殺聲一片,壓著對方齊齊喊打,人人戳著指頭槍,兇得變了人。事後,笑三天,說三天,笑笑說說又三天,一干人陶醉在這“宣戰”的勝利裡,就是出不來。
在街頭,有時我也製造熱鬧,拉來文化站的林佳驊幫忙,正月裡搞燈謎展,哄來男女老少一群人,還發點糖,吵吵嚷嚷,熱鬧三五天。
今天,街頭已換了一副面孔,周圍呼啦啦矗立起一群高樓,天空驀地變小了,而丁字街口變成了十字街口,什麼都“流”走了——飲食店不見了,肉凳不見了,燒餅爐、饅頭攤不見了,山外人、方江嶼人及做把戲的人也不再光顧這裡了。的確,假如今天我再出一道燈謎——“角落頭,打一字”,恐怕也沒有人費腦筋去猜了。
我明白,我的故事變舊了。
2005年8月1日於樂成馬車河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芙蓉板凳龍(1)
一
說起芙蓉板凳龍,芙蓉人往往滿臉神氣。
神氣什麼呢?
原來,芙蓉板凳龍見過大世面,名氣頗大。
1997年正月,在芙蓉老闆蔡智平的策劃下,芙蓉人投資200多萬元,請來名師,以大氣派、大手筆,製作了一條身長200餘米、頭高米、渾身雕鏤神話故事的板凳巨龍,然後召集精壯人馬,進軍上海,在大紅燈籠、喧天鑼鼓和嘹亮長號的烘托下,呼啦啦在大上海掀起了一股強勁的“芙蓉之龍”風,給節日的大上海送上了一份驚喜。由於盛況空前,人滿為患,當時上海市不得不出動兩萬多名警察和糾察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從而創造了上海歷史上又一個“不眠之夜”!事後,這條板登巨龍被上海某文化部門所收藏。
當然,芙蓉板凳龍並非與生俱來就是有名氣的,它今天所以獨步於樂清乃至溫州的龍燈之林,主要靠的是自身的特色與不斷創新。
二
芙蓉板凳龍的濫觴無法稽考。
有人說,芙蓉民間盛行舞板凳龍,這種習俗始於明代,它已有500多年曆史,但這是臆斷,缺乏根據,而且,今天也沒有任何史料證明,芙蓉就是樂清市板凳龍誕生的故鄉。
其實,作為龍燈的一種,板凳龍並非稀罕之物,也絕非芙蓉一地所有。浙江浦江板凳龍,江西上饒板凳龍,湖南大庸板凳龍,等等,都蜚聲中外。在我省沿海地區的玉環、溫嶺、洞頭等地,板凳龍也屢見不鮮,而在樂清本市的大荊、白溪等地方,正月裡滾板凳龍還很流行呢。只是在外地,人們更多的是稱板凳龍為長燈、橋燈、燈板龍的。
芙蓉板凳龍的由來,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土生土長的。芙蓉南邊的白龍山,它萬木蔥蘢,乃芙蓉先民的居住地,而白龍呼風喚雨,歷來被視為神靈的象徵,故當地人制作並舞動板凳龍,並尊其名曰“白龍”,以示紀念、崇拜和敬畏。第二種認為是舶來品,其根據來源於一個傳說。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沿海某地發生了一場空前的旱災,萬物枯萎,生靈乾死,百姓備受煎熬。這事被一條海龍知曉,它不顧禁忌,躍出海面,降了一場大雨,於是大地萬物復甦,百姓得到了解救。可海龍因此受到天庭懲罰,身體被剁成一段段,撒向人間。百姓忍著悲痛,把龍體放在一條條板凳上,並把它們連線起來,日夜奔走相告,希望它永遠存活下來。後來人們稱這條特殊的“龍”為“板凳龍”,而舞“板凳龍”這一習俗便在沿海地區流傳開來。芙蓉依山襟海,潮漲潮落,百姓生活與大海息息相關,自然便學習並沿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