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馬監總管(第1/2 頁)
:初秋剛至,京城數月的酷暑一掃而空,空氣中多了幾分涼意。
十幾天過去,京城的民眾漸漸從大行皇帝駕崩的哀痛中走出來。
街頭巷尾不再熱議當今皇帝的瑣事,轉而熱議這位新登基的皇帝,他的性格與前任截然不同,人們看向紫禁城時,眼中充滿期待。
與天啟皇帝整日沉迷於木工不同,新帝即位便展現出了超越年齡的沉穩,甫一登基,便重用了幾位在天啟年間失勢的老臣,贏得朝野讚譽。
更讓人驚奇的是,那位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竟然主動上書辭職,以年老體衰為由,辭去了所有職務。
經過一番交涉,皇帝舊臣王承恩晉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魏忠賢仍擔任"東廠總管"。
此外,魏忠賢還主動請求辭去包括"寧國公"魏良卿在內的所有魏氏家族的官職和爵位。
無論出於真心還是假意,魏忠賢的這些動作在朝臣看來,無疑預示著皇帝即將對"閹黨"進行整頓的政令。
這兩天,彈劾魏忠賢和他的黨羽的奏摺如雪片般飛入乾清宮暖閣,堆積在皇帝的案頭。
原本以為皇帝會藉此機會除掉天啟年間權傾一時的大太監魏忠賢,為"新政"注入活力,然而深宮中的皇帝對此表現出耐人尋味的態度,對彈劾魏忠賢及其黨羽的奏摺暫不作答,只是下令停止為魏忠賢修建生祠。
由於對tianzi的真實意圖尚存困惑,danhe魏忠賢和他的追隨者們近幾日的言論顯著收斂,儘管仍有大批東林出身的官員忙碌奔波,打算"撥亂反正",以清除朝廷內外的混亂。
言辭間,他們儼然把自己視為"大明的救贖者",堅信唯有東林dang執政,才能將大明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
外面的嘈雜並未干擾到大明tianzi朱由檢的心境,此刻他正與王承恩和魏忠賢在暖閣中接待一位來自南京的"意外訪客"。
...
...
"微臣曹化淳,參見陛下。"
在朝廷內,一名身穿青袍、大約三十多歲的太監跪在地上,他滿懷激動地注視著上方年輕的tianzi,或許是情緒太過激動,他的聲音略帶顫抖,胸膛也起伏不定。
他叫曹化淳,從小淨身入宮,因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得到當時司禮監太監王安的賞識,被安置到信王朱由檢身邊侍奉。天啟huangdi即位後,魏忠賢及其黨羽爭奪司禮監主筆之位,導致王安被害,曹化淳也因此受到牽連,被驅逐出北京,流放到南京受罰,與信王朱由檢分隔南北。
"曹伴伴,你回來了。"
看著眼前激動不已的太監,案後的tianzi臉上流露出複雜的神色,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後世"對曹化淳的各種記載。受王安影響,忠厚的曹化淳十分敬重文人,與許多東林出身的官員交好。
"甲申之變"爆發時,五十五歲的曹化淳已居家六年,manqing順治huangdi遷都北京後,曹化淳趕到京城上書,請求妥善處理崇禎huangdi和皇后陵寢的事務。
然而,曹化淳未曾料到,他的這一行為竟引來那些投靠manqing的文官的抨擊,指責他"開門迎敵",是maiguo的亂臣賊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聞言,曹化淳激動地磕頭,聲音中帶著一絲哭音。
雖然他知曉朱由檢登基後,會召回他回京,但曹化淳沒想到期待已久的"復職"來得如此突然。
輕揮著手,示意太監起身,朱由檢的眼中閃過一絲陰鬱。這些天,他反覆思考,覺得皇兄的"落水"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尤其考慮到"武宗"huangdi的前例。
武宗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