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嚴陣以待(第1/3 頁)
“報!殿下,左軍準備完畢!”
“殿下,右軍準備完畢!”
“前軍準備完畢!”
“中軍準備完畢!”
八月初八,按照華夏的理念,這是個好日子,八對應著發財的發,華夏的大部分民眾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誰不希望能發財,改善自己的生活呢。
可這一年的八月初八,顯然對於興華軍和鄭氏來說都是一個無位元殊的日子,在升龍府北部的紅河平原上,雙方數萬大軍正在整齊列陣,一場大戰蓄勢待發。
為了這一仗,不管是興華軍還是鄭氏,可謂是下了血本。升龍府這邊,鄭氏朝廷一共調集了五萬餘人守衛都城。城外,數萬兵馬列成數個方陣,前軍由一萬四鎮兵構成,這一萬四鎮兵是從升龍府周邊各地徵集過來的,基本上等於是把周圍的府縣都抽調一空了,反正這一仗事關國運,打敗了,鄭氏可能就翻不了身了,所以鄭主不顧一切,將周圍的兵力全部拉過來對陣。
左右兩軍是升龍府原有的京軍,鄭主將其一分為二,列陣在左右兩翼,京軍的戰鬥力明顯比四鎮兵要強大得多,由他們固守左右兩翼,應當很保險。並且京軍當中的火銃隊火炮隊也都加強在兩翼,可謂是兵強馬壯。
而鄭氏集團最最精銳的力量則是中軍,中軍由一萬北河兵和從前線抽調的一萬邊軍組成,包括五千輕重騎兵也全部集中中軍之中,總兵力達到兩萬餘,北河兵雖然是附屬勢力的軍隊,但是北河國地處偏遠,這種偏遠地區往往民風彪悍,所以北河兵裝備差了些不假,但是戰鬥力很不錯,鄭主將府庫裡面的存貨一股腦給了北河兵,這樣北河兵的戰鬥力絕不弱於邊軍。
鄭主則站在城頭觀戰,一杆黃龍大纛豎立在城頭,黎神宗在鄭主的脅迫下也來到城頭跟他一同觀戰。城下計程車兵們只要一回頭,就能看見自己的最高領導者和名義上的皇帝在背後督戰。城下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是世子鄭祚,同時鄭氏的大將,比如鄭根、鄭廷、黎文曉、韓進等人全部到場,可謂是集中了鄭主麾下最精華的力量了。
鄭祚的將旗在中軍飄揚,他的周圍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騎兵。人們常說人數滿萬,無邊無沿,鄭主站在城頭往下看,五萬多人馬形成的陣列延綿數里,擁有非常寬大的正面,陣型的厚度也足夠,旌旗招展、刀槍林立,鄭主自認從來沒有在一次戰鬥中集中過這麼多人馬,也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強大的軍容,即便是在對陣阮主的過程中,也從來沒有同時出動如此多的人馬。
不僅僅是城外的兵馬,此刻鄭威就站在鄭主的身旁,在他的努力下,城內招募了五千民團,另外本身皇宮的幾營禁衛軍也在城內維持秩序,協助防守城牆。黎朝的軍制深受大明的影響,雖然黎朝是反對大明起家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多少原創的軍制,基本上也都是模仿大明。
比如大明的京軍有三千營、神機營等等兵馬,黎朝也建立了相應的部隊,只不過畫虎不成反類犬,只模仿了名字,沒有模仿到精髓。鄭主接管政權之後,這些禁軍的編制也被保留了下來,比如此刻城內就有龍武營、神機營、選風營、奇武營等等六個營的禁軍,只不過他們的營編制比大明的神機營之類的軍隊小很多,一個神機營少說數千人,鄭主手下的禁軍,一個營大約在五百到一千人不等,六個營總兵力也不超過五千,加上五千餘民團,城內尚有一萬人馬。
如此看來,鄭主手握雄兵六萬餘人,對方只有兩萬多兵馬,三比一的對比,鄭氏在一瞬間信心十足。
“尊敬的世子殿下,我的小夥子們已經準備好了,您可以隨時下命令,我希望能到前面去作戰,而不是在中間的位置。”城下軍陣,鄭祚正騎著白馬,環視自己指揮的軍隊,各方陣的大將都揮舞令旗,示意已經準備完畢。他身邊一個騎著棕色戰馬的人湊上前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