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戰鬥打響上(第2/3 頁)
等一等,沉住氣。”
保皇軍這邊排兵佈陣完畢,高衡顯得異常冷靜,正如他所料一般,鄭主集中這麼多勤王軍在升龍府決戰,時間對他們來說是最大的劣勢,他們不能在升龍府跟保皇軍打持久戰,超過全國一半的軍隊集中在這裡,拖的時間越長,各地的防禦漏洞就越大,目前莫朝、阮主這些敵對勢力都在等待時機,誰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撲上來咬一口,解決了升龍府的戰事,各部人馬要立刻返回出發地。
同時,這麼多人在這裡,後勤補給也跟不上,安南也不是什麼大國,跟大明的體量比起來就是小蝦米,為了這次作戰,鄭主基本上將升龍府附近所有的資源都調集過來了。不僅如此,府庫和皇傢俬庫的錢糧物資也全部拿了出來,一旦這些物資消耗完畢,大軍就會不戰自亂,所以要在最短時間內解決戰鬥。
“世子殿下,我們觀察了對方前鋒,他們的裝備好像很差。”前鋒四鎮兵大將鄭廷派人前來稟報道。
鄭祚咬了咬牙,高衡這是在做什麼,他的主力在哪裡,把這些人放在前面是什麼套路?
,!
“殿下,進攻吧。”安德森在旁邊提醒道。
鄭祚點了點頭,“按照既定方案,進攻!”
“殺!”數萬大軍發出一陣吶喊,大陣開始緩緩向前移動。鄭祚也不傻,他知道對方善用火器,所以跟高衡一樣,鄭氏的炮兵擺在了四鎮兵的後面,跟隨四鎮兵一起移動。
鄭祚一聲令下,中軍不動,前鋒先行,炮兵和左右兩軍跟進,他們前進的速度並不快,鄭軍小心翼翼接近保皇軍。
高衡舉起千里鏡,密切注視敵軍動向,一邊提醒道:“告訴吳榮,千萬別心急,等待敵軍開火,鎖定他們的炮兵陣地。”
在吳榮的炮兵旅當中,還有一個魯濱遜帶來的大殺器,或者說這東西其實算不上是新鮮玩意,只是在明末的炮兵當中已經失傳了,那就是炮兵象限儀。實際上,早在數十年前,西洋的船隊就已經裝備了象限儀,象限儀原來是天文測量器具,但是不知道是哪位天才,竟然想到了象限儀在炮兵測距中的作用。
比如英格蘭的艦隊炮兵,就將原本的炮兵瞄準變成了一個幾何學應用題,只需要利用象限儀測定距離引數,對照射表,就可以調整方位、角度,實現精確瞄準。
這玩意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秘,在明代已經有不少接觸了西方的學者應用到了象限儀,比如孫元化的幾本著作當中就已經提到了象限儀的妙用,並且記載了西方炮兵是怎麼使用的。但是滿清誤我華夏幾百年之後,反而是退化了,到了鴉片戰爭的時候,明代就已經有記載的象限儀竟然沒有炮兵會用,清軍炮臺的瞄準裝置就是一塊從上而下鑽了三個孔的鐵板,每個孔代表不同距離。
清代西學大師魏源得知後,經過研究,開始恢復象限儀瞄準技術,認為“自一十丈至百丈左右,皆有逐處加高補墜高低轉移。如擊七八十丈及百丈,制一象限儀,插入炮口,如上段所述方法加高一度,至五十丈高八尺七寸四分,至百丈高一丈七尺四寸八分,攻擊甚準。”
高衡知道這玩意,畢竟特種兵的作戰要求就是要熟練使用基本武器,後世我軍的象限儀當然是比較先進的了,不過當魯濱遜把英格蘭的原始象限儀拿出來的時候,高衡還是一眼看穿了這玩意的用途,並且手把手教授了吳榮,加上自己對於後世象限儀的一些理解,興華軍的象限儀使用方法可比英軍還要先進。
彼時的西洋軍隊,象限儀和火炮是分開的,但高衡在火炮後部加裝了一個平板,將魯濱遜的象限儀底座磨平,釘在了平板上,這樣象限儀可以隨著火炮射角的調節而移動,透過測定密位,便能知道射擊的距離,雖然沒有後世那麼精準,但是放到明末這個時代,已經是跨越式發展的武器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