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4 頁)
書,“你小子,在部隊好好學著吧。什麼時候混進了教導旅的隨軍學堂,在裡面塌下身子嚎嚎學上一年兩年的,夠你終生受用。”
作為非主力部隊,那是很能理解復漢軍的主力營頭的驕傲和自傲的。雖然外人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兩樣,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復漢軍裡還分主力與非主力。但自己人知道自家事,非主力部隊與主力部隊的差距,能有三條街。
唐文燦夾了一塊豬頭肉狠狠地吞下,什麼士氣高士氣低,唐文燦就沒啥感覺。那些軍中流傳的’傳聞’,他倒不認為是假的,而是他覺得復漢軍如果真的有士氣低落,那低落的絕對是主力營,而不是他們這些連藤甲都沒有的非主力部隊。
復漢軍要跟五萬南下的清軍大戰一場,頂梁挑擔的必須是主力營頭。而他們這些非主力部隊就是敲敲邊鼓的。“等吧,等到清軍什麼時候開到泰州,那就會有一場真真的好戰了。如果咱們這仗能打得贏,這天下氣數也有三四成歸到大都督身上了。”
悟性有點差勁的唐文燦明明又想到了一個復漢軍士氣大振的理由,可他偏偏只是嘴邊這麼一說,並沒將之與復漢軍現今計程車氣上漲聯絡到一塊。反而是胡文賢,聽了唐文燦這話眼睛一亮。
可不是麼,這一戰復漢軍贏的話,清軍一時半會兒還真拿陳鳴沒辦法,到時候這幾萬大軍坐在東南就大有可為了,真就有三四成奪得天下的氣數了。復漢軍上上下下明白這一點的人何其之多,再加上陳鳴故意放出的訊息、言辭,與另一方面的激將之法,合力將復漢軍計程車氣重新鼓動了起來。(未完待續。)
第二百七十七章 此消彼長
劉墉之死可算是蘇北之戰的轉折點。在此之前,清軍氣勢洶洶,一路南下,果敢無畏;而復漢軍步步後退,雖不乏避敵兵鋒之效,但軍伍失了銳氣卻是肯定的。而且復漢軍士氣不高,缺乏鬥志的訊息連清軍那裡都有耳聞。
怎麼看都是清軍佔優,復漢軍處在劣勢。
可是隨著劉墉的遇刺,隨著近萬山東練勇被複漢軍散播的謠言搞得軍心渙散,兩邊軍勢此消彼長,復漢軍雖不敢說絕對佔優,但已經從一開始比較明顯的劣勢轉到優勢上來了。至少兩邊也可做五五開!
清軍為整頓軍心,暫時停在了鹽城。當初匯聚在鹽城的十多萬難民,包括幾萬城中的百姓,逃散個七七八八。狠狠地為南下清軍的壞名聲傳播出了一把力。
復漢軍則停兵泰州,以泰州原先的城池為中心,陳鳴匯聚了自己可以集結的全部兵力,調集了自己可以調集的全部大炮,一船船的彈藥糧秣不停地運送到泰州,方圓幾十裡都是兵營。
——一切為了蘇北之戰服務!
復漢軍裡,陳鳴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旨意,復漢軍內大大小小的山頭雖然很多,可這些山頭面對陳鳴的時候是絕對服從的。誰讓復漢軍是很傳統的中國集權勢力呢,一切權力歸於‘中央’,發現有不對頭的,陳鳴一揮手就能拍死。所以,江南的局面雖然不怎麼好,可大批的軍需火器,軍備物資,還是源源不絕的運送到泰州。盤踞在這片土地已經半年光景的復漢軍,並沒在地方設立官府什麼的,用‘軍管’這個詞來形容江南復漢軍轄區內的統治是很適合的。這種方式自然不適合長久的統治,但這種制度運轉起來的威力絕對極強大。
陳鳴可不是紅朝太祖,紅朝太祖掌權的時候雖然黨內派系山頭很多,好歹已經有了周公等諸多人傑匯聚。陳鳴的靠山——魯山陳氏,卻只是一個小小的鄉紳豪強,哪裡有一個又一個奪天地造化的人傑精英供他差遣使用呢。
他曾經也期望著自己老家土門集能成第二個‘沛縣’或‘鳳陽’,當年的劉三兒不就是靠著自己的一幫酒肉兄弟鼎成大業的麼?朱八八也是如此啊,只靠著一個鳳陽,只靠著幼時的玩伴,就讓他身邊匯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