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元教眾自八方而來,三千餘人歃血誓旗,誓言反清,其自號驅虜先鋒。
同時陳州府庫被焚。錢糧重地,數十兵丁、民壯盡末,儲存了幾萬擔糧食,和大批刀兵布匹和火藥的倉庫化為白地。陳州知府自請死罪,河南布政使陳輝祖親自陳州,也查不到蛛絲馬跡。
在陳家於魯山第一個舉起反清大旗以來,第二家響應起兵‘諸侯’,出現了。(未完待續。)
第二百二十七章 被殃及的池魚
【感謝‘酷愛風行’1888打賞】
【5400+的章節,至今為止最長的一章了。】
鳳陽府五河縣。
大清早的,東門外一隊車馬緩緩駛出城門。嶽文海坐在把頭的一輛馬車裡,挑起簾子最後看了一眼老家故城。“不知老夫可還有回鄉之日啊……”他都已經快五十歲了,都要到知天命的年紀了,卻被逼的避居嶺南,行程千萬裡,內心是多麼悽苦啊。
一旁的嶽夫人看著自家老爺臉上的苦容心裡頭也很不是滋味。自從陳家在魯山起反了後,隨著將軍府鬧騰的聲勢越來越大,嶽文海的日子就越來越難過。誰讓他在魯山做了兩任知縣呢。去年冬天,嶽文海更是被直接提進了山東按察使衙門的大牢。萬幸那官兒是個好官,而岳家跟陳家也真真沒什麼密切的私下聯絡,嶽文海丟了官職,但保住了身家性命。一家人隨後就回到了安徽老家五河縣來了。結果才安生倆仨月,混元教又在豫東皖北交界起兵了,這皖北也安生不了了。
岳家就是一條被殃及的池魚!
嶽文海潛意識裡覺得皖北不安全,他環看四周,河南安徽盡是是非之地,湖廣也不可久留,江南已成虎狼之穴,只有河北山東算作安穩,但是嶽文海在山東當過官,他知道山東那地方只是表面平靜。現在反軍的勢頭越來越旺,他可不看好山東的太平長久。而河北,呵呵,還是更遠離是非一些的好。
嶽文海把目標放到了廣東,他有一個同鄉同科的好友正在廣東為官,官路比他順暢,已經是一府通判大人了。一家人去了廣東,也不圖謀什麼,只求一個太平。通判的招牌,足矣!
嶽文海往東的目的地是海州【連雲港】,那裡有去松江的海船,到了松江再換船南下,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
作為一個年近半百的老頭子,作為一個純正的內路人,前生幾十年就沒過過長江的北方人,連游泳都不會的嶽文海對於大海是極為恐懼的,對於嶺南的氣候也是極為恐懼的。雖然現在的嶺南早就不是唐宋【北宋】時候的瘴癘之地了。
事實上五河縣與岳家這般整個家族開始遷移的官紳之家為數並不少,只不過他們大多數是跑去了鳳陽府城。就是少數要遷避外地的,如果嶽文海這般一去萬里者,也寥寥無幾。
自從混元教的義軍打破潁州府城以後,賊首樊明德匯合了劉松、楊集二賊後,其教眾已經有了五千人,他們又拿著糧食招引吃不飽肚子的窮農赤戶,才幾日間兵力就超過了萬人眾。現在其兵正在攻打宿州,鳳陽震動,民間惶恐,這天下哪裡還有三五年前盛世太平之景象啊。
嶽文海是進士出身,讀過書,知道盛唐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那歷史上的一幕跟眼下之天下太相似了。都是皇朝進入鼎盛之期,都是皇帝好大喜功,偏用外戚,揮霍奢靡無度,且頻頻用兵於外……
嶽文海這般拿李隆基跟乾隆作比較,事實上安史之亂時大唐的情形與眼下滿清的天下,情形則是絕對不同的。但人被事情‘逼’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往往會‘忽略’諸多的小細節,而只把事情朝著大節奏安插、對比。
嶽文海現在依舊不相信復漢軍能成功的反清復漢,但他認為這場‘起義’,就是那大清朝的‘安史之亂’,是大清江山由盛轉衰的分割點。
“誰能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