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無妄之災(第1/4 頁)
政策的推行在於順民心,政治的失敗在於逆民意。
能讓人民安樂的人,人民會為他分憂,為他勞苦。
能讓人民富貴的人,人民會為他甘受貧賤。
能讓人民安定的人,人民會為她而死。
人生在世,時也運也命也。
自出生那一刻起,這世上就分了三六九等。有人投身帝王家,有人投身貧民家。有的帝王無論如何努力還是免不了亡國的命運,有的帝王荒淫一生居然還落了個太平盛世。陳勝吳廣喊出那句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開啟了平民逆襲之路。平民家庭除非祖墳冒了青煙,才能夠出現一個逆天改命的人物,絕大多數平民家庭都是庸庸碌碌直至家族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
武王伐紂之後,最後一代人皇覆滅。周文王給姜子牙拉車八百步才有周朝八百年天下。實行了著名的封建分封制度。周朝的四大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與禮樂制,對後世社會有很大影響。這裡重點說的是宗法制度,其實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鄉村仍舊深受宗法制影響。這就是要傳宗接代,每個家庭為了有一個男嬰傳宗接代絞盡腦汁。
宗法制是一個家族中有嫡庶之分,嫡長子繼承絕大部分家產,庶出就少拿點。以前講究五服制度,也就是說出了五服大家就沒了關係,就算是鄉親。其實宗法制就是一個不斷培植大量底層人口的制度,透過底層拱衛上層階級。比如說一個祖宗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拿走了九成家產,次子分得了一成家產,兩個兒子又都各自生了兩個兒子,家族的嫡長孫分得81%的家產,大兒子的次子拿走9%的家產,次子的大兒子分得9%的家產,次子的次子分得1%的家產。如此迴圈往復,在排除掉特殊情況的情形下,比如說某個孩子逆天改命,或者是嫡長子敗家。嫡系是社會的主幹,可以擁有家族財產的絕對佔有權。其餘旁系就會慢慢沒落,依附於主幹存在,或者說由於財產不足而出現滅絕的情形也是存在的。在古代社會生產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正常情況下,存活下來的都是佔據大量社會資源的嫡系主幹,絕大多數的旁支都慢慢的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當中。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向上追溯總會有一個名人的原因。
這雖是題外話,但也是實話。當然對於本文的主人公楊摩西來說,同樣適用,他也是一箇中國人,也在中國生活。生命當中也要遇到這樣那樣的災難,這次病倒之後,算是這一生當中遇到的第二個困難,第一次是外出逃難。那時候雖然艱難,至少還能動,現在倒好躺在床上哪也去不了了。人一旦不能夠四處活動,生命的火種就開始熄滅,不管是因為疾病,還是因為暴力控制。
讓人慶幸的是柳二孃對他確實不錯,給他請了當地最好的大夫,祖上是太醫的小王先生。雖說名聲在外,可是小王先生確實水平有限,但是條件有限,在自治政府的轄區內也只能找到這樣水平的大夫了。因為國民政府的封鎖,不要說高水平的大夫了,稍微先進點的工具都進不來,如果不是因為這幾年戰爭不斷,上游把黃河一截,連水恐怕都喝不上。本著盡最大努力救治的原則,還是把小王先生給請來了。
小王先生到了以後,先是像模像樣的給摸了摸脈,接著翻開眼皮看了看。又掰開嘴巴瞅了瞅。總而言之給診斷了大半天。終於起身,接過熱毛巾擦擦手。
“王先生,瞧出來是什麼病嗎?”
小王先生先是一愣神,接著裝作鎮定的回答。
“大當家的,我醫術不精,我只能說說看,准不准我也保不齊。看楊先生的脈搏微弱,像是急火攻心,算是心病。可是又好像是有其他的問題,我就看不明白了。我真不保證能給瞧好了。”
“那怎麼辦?”
“我先開幾服藥,都是清心靜氣的,先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