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準備科舉(第1/2 頁)
一句皇子守國門,親王死社稷讓郭奎沉默,郭淮、薛禮等人動容,雖然每次出兵蘇晨總是身先士卒,以前到底多是一些沒有危險的戰鬥,但沒想到這位心裡藏著的竟然是這個抱負。
自從蘇晨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之後,郭奎再也不纏著蘇晨問了,這話一是表明了蘇晨的心跡,也透露出了一種悲壯與淒涼,是皇子誰願意守在國門,在皇城裡醉生夢死他不香嗎?
回城後蘇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督促趙普將這次陣亡的將士名單造出來將撫卹金髮放到位,然後找工匠製作排位在英烈祠刻名字。
接下來的訓練只會更辛苦,一個步度根就讓蘇晨傾巢而出,有林峰還會有張峰、李峰……
幽州還是缺人,尤其是人才,所以蘇晨將希望放在了即將進行的科舉上。
武舉好辦,文舉可不好辦,因為之前大楚的官員選拔主要是察舉制。所以一回到薊縣蘇晨就去驛站拜會禮部左侍郎孔仁義,孔仁義剛到幽州時對蘇晨是有很多看法的,比如長寬各九里的城牆,比如縱橫交錯的水泥大道,還有數以萬計的工地民夫,在他看來蘇晨就是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這些天他走街串巷聽說了蘇晨在糧食價格戰期間維持平價供應的事情,所有工地上的民夫都不是派徭役而是請人幫工,管吃住每月按時給工錢的,這才對蘇晨的印象大為改觀。
如今又運籌帷幄大勝來犯的烏桓人,孔仁義是很好奇蘇晨如何做到的。
當他見蘇晨大倒苦水說什麼幽州人才凋零他自己也是一個莽夫,務必請孔老夫子出面主持科舉的時候,孔仁義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畢竟為幽州選士也是為朝廷。
只是在科舉試題的選擇上又與蘇晨發生了分歧,按照蘇晨的本意那些四書五經就不考了,專門考察一些策論、律法、農林水和軍事方面比較實用的東西。孔仁義當然不同意,他堅持認為無論將來做什麼,經史子集是做人的基礎。
於是經過商量定下來初試的時候全部考察經史子集,這相對公平,因為很多人有書讀就不錯了,蘇晨提的要求他們可能根本就沒接觸過。複試的時候策論和律法各佔兩成,這主要是考察學子們的內政和提刑能力。最後的州試則乾脆分開測試,策論、律法、軍事和農林水等任意選擇一到兩科參加。由於蘇晨承諾透過複試就可以委任一定的官職,所以這樣分科並不會導致學子們的反對。
儘管蘇晨想得很周,也做了退讓,而且實現了之前的承諾,他乾脆將所有外地來的學子的路費提前給報了,安排他們免費住宿,但臨近科舉的時候還是出事了。
由於是文武同時進行,所以錦衣衛和郡兵都將主要精力放在應對那些莽夫身上,每日處理的打架鬥毆的事情幾十起,而且基本上都是對自己的武藝非常自信看不起人家。這就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凡不是在擂臺上的打鬥雙方都要挨罰,對那些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卻疏於防範或者說是比較謙讓。
距離科舉還有兩天,蘇晨終於從軍營脫身回到了薊縣,剛進王府,錦衣衛百戶王啟年就急匆匆地跑進來:“殿下,大事不好了。”
蘇晨沒好氣地看了一眼他,當初烏桓人要來也沒啥了不起的,這廝平時日挺機靈的一個人怎麼這麼不會說話?
王啟年被蘇晨盯著,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訕笑一下又迅速換上嚴肅的表情:“殿下,燕鳳樓出事了。”
蘇晨猛然轉身凝視著王啟年:“你們錦衣衛是幹什麼吃的?”
就這一句嚇得王啟年冷汗直冒,都說燕王殿下待人和善,但來幽州第一天叔父王凌就跟他說過,要用心做事,做好了殿下哪裡什麼度好說,要是不用心死得比誰都難看,現在真正見識到了燕王殿下翻臉的速度,他一臉委屈地說道:“我們在燕鳳樓是安排了人手的,可是殿下你下過命令說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