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5 頁)
楊嬋高興道:“剛才還愁怎麼做年糕呢,二嬸可真是救苦救難的菩薩。”
“誒喲!瞧你這張嘴,就幾條年糕,我就成了菩薩了。”二嬸捂嘴笑了幾聲,一擺手,“不說了,你一會告訴我做幾斤米,晚上泡了,我們明兒做。”
“誒!好,那我就不客氣了。”隨著兩家關係越來越親近,許多忙都會相互幫著,二嬸儼然算是她半個老師,楊嬋許多的不懂的都會請教她,而她也會悉心教導。
當然,楊嬋不是隻會索取,一些物質上的東西,都是有去有來,比如二嬸今兒做了什麼好吃的端一碗給他們,那他們做了好吃的也會端一碗去她家,像是二嬸教導她生活上的事情,她就會細心教導大丫還有小芽一些女兒家實用的東西。
他們家就種了一畝田,因著種的晚,水稻長得算不上好,稻穗上的穀粒大多都是扁扁的,一畝地才產三擔多些的谷,約莫三百二十斤的樣子,磨成米只剩兩百五六。
當然,像二嬸他們家,一百斤的穀子可以磨出九十多斤的米,楊嬋去看過,那只是粗粗磨了一遍,米粒上都還沾著淡黃色的穀殼。
這樣的米煮了之後也能吃,但是非常的粗糙,也很難消化,楊嬋自己沒辦法吃不說,兩個孩子也吃不了。
她家並不是只有自己種的那一畝地,趙遠山租出去三十八畝田,她和楊平有四十畝也全部租出去,就是七十八畝,當初說好,今年困難,租金就收三成,明年起收四成,按照畝產三百斤谷來算,光收上來的租子就有兩萬三千四百斤之多。
磨成米怎麼都有一萬九千斤,夠他們吃幾年的了,所以她完全不打算在這方面省。
家中沒剩多少銀錢,他們就將前年的糧食給賣了,一來陳米不好吃,二來放久了也不好,不如趁著現在糧價還可以給賣了。
前年和去年的一部分谷,一共是一萬多斤,這會米價還算可以,陳米按照新米收,故而有一百八十兩銀子。
至於今年新收的,楊嬋都沒動,趙遠山是想叫楊嬋將楊平那三十畝糧食給換做銀子存起來,她卻不打算如此。
銀子這東西,在盛世還行,真出了什麼問題,是能吃還是能喝。
今年水患,誰知道明年年景就好,有了這一百多兩銀子,夠他們家一年滋滋潤潤的生活,還能存下一些。
至於他們自己種的這兩百多斤米,楊嬋打算用一百斤做年糕,二十斤做麻餈,算算還剩下不少。
晚上讓趙遠山擔著米過去,同二嬸說一聲就成,等到做的時候,他們再過來幫忙就是。
農曆二十,楊嬋全家換上一身乾淨的棉衣,趙遠山挑著竹簍,一行四人趕去鎮上。
麵粉就用家中的小麥磨成,再買幾斤白麵就好,這次主要買的就是菜。
鎮上的房屋都已經重建好,這裡絕戶的少,大多鋪面都是原來的東家,並且重新開張,一些轉讓了也開了新的店鋪。
“想吃什麼?”楊嬋一手牽一個,笑著問道。
這兩個孩子很久沒到鎮上來,很是興奮的樣子。
“要冰糖葫蘆。”楊平揚起小腦袋,大聲道。
趙遠山痛快買了兩根,楊嬋不太愛吃這個,就沒給她買,兩小接過去,高興的舔著。
先去了乾菜店,在現代呆過再到古代來,最不方便的除了電子產品,估計就是買東西了。
以前一年四季都能買到各種蔬菜水果,很多城裡的小朋友估計都不知道什麼季節出什麼樣的水果。
這時候的冬天,只有蘿蔔青菜,再多就是一些乾菜,而新鮮的蔬菜幾乎見不到。
最先選了香菇和木耳,這兩樣家裡人都愛吃,消耗的快,黃豆綠豆家裡還有些不需要買,梅菜自己家做了也不需要買,這樣算算,倒不需要買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