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上下兩層,重簷歇山,琉璃瓦頂,飛簷陡壁,門窗實木,菱花窗格,巨柱高聳,雕龍刻獸。
城臺寬闊,巨石壘砌,堅實而厚重,整齊而美觀。拱形門洞,深邃幽深,長約裡許。雕欄石橋,浮於河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果然是一處繁華昌盛之地。
通向城門的官道,青色的巨石鋪砌,可以讓三十六匹馬並行。
走到近處,只見城臺上猶如刀砍斧削的雕琢了三個大字“含山城”。字如刀劍,氣勢磅礴,白步彤就感到從那字裡行間,突然竄出一道道虛影,執三尺劍,一下就把白步彤的意識攝入一個未知的空間。
劍舞飄飄,劍氣縱橫,招式如羚羊掛角,劍意如山如巒,時而如壁立高崖,時而如空谷幽深。
白步彤也提起了手中劍,隨之舞之蹈之。時而劍出如風,時而劍守如獄,時而忽慢忽快,婉轉曲折,猶如攀登高巖,時而一往無前,氣勢激盪,猶如湍流。
“吾名含山,自學劍以來,經歷大小不下百萬戰,少年的時候,劍術低劣,百戰百敗,吾志於劍,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到了中年,劍技大成,百戰百勝,後來,戰無不勝,天下之間,難覓低手。於是,我回到故鄉建立含山城,回顧畢生所學,所謂芸芸劍招,不過二十,遂創立《含山絕二十式》以待有緣,使吾道不孤爾。”
“(一)刺劍式:立劍或平劍向前直出為刺,力達劍尖,臂與劍成一直線。劍刃朝上下為立劍,劍刃朝左右為平劍。平刺劍劍尖高與肩平;上刺劍劍尖高與頭平;下刺劍劍尖高與膝平;低刺劍劍尖貼近地面,不得觸地;後刺劍要與身體後轉、後仰動作協調一致;探刺劍前臂內旋,手心朝外,經肩向前上方或前下方立劍刺出,上體和持劍之臂須勢前探。
(二)劈劍式:立劍,由上向下為劈,力達劍身,臂與劍成一直線。掄劈貼身體右側或左側繞一立圓;後掄劈劍要與身體後轉協調一致。
(三)掛劍式:立劍,劍尖由前向上、向後或向下、向後為掛,力達劍身前部。上掛向上、向後貼身掛出;下掛向下、向後貼身掛出;輪掛貼身立圓一週。
(四)撩劍式:立劍,由下向前上方為撩,力達劍身前部。正撩劍前臂外旋,手心趄上,貼身弧形撩出;反撩劍前臂內旋,餘同正撩。
(五)雲劍式:平劍,在頭頂或頭前上方圓繞環為雲。上雲劍在頭頂由前向左後繞環,要仰頭;左(右)雲劍在頭前上方向左後(右後)繞環,頭向左肩側倒。
(六)抹劍式:平劍,由前向左(右)弧形抽回為抹,高度在胸腹之間,力達劍身。旋轉抹劍要求旋轉一週或一週以上。
(七)絞劍式:平劍,劍尖向左(右)小立圓繞環為絞,力達劍身前部,肘微屈。
(八)架劍式:立劍,橫向上為架,劍高過頭,力達劍身,手心朝裡或朝外。
(九)挑劍式:立劍,由下向上為挑,力達劍尖,臂與劍成一直線。
(十)點劍式:立劍,提腕,使劍尖猛向前下為點,力達劍尖,臂伸直。
(十一)崩劍式:立劍,沉腕使劍尖猛向前上為崩,力達劍尖,臂伸直,劍尖高不過頭。
(十二)截劍式:劍身斜向上或斜向下為截,力達劍身前部。上截劍斜向上;下截劍斜向下;後截劍斜向後下方,臂與劍成一直線。
(十三)抱劍式:右手抱劍於胸前,劍尖朝右為橫抱劍;劍尖朝上為立抱劍;劍尖朝前為平抱劍。
(十四)帶劍式:平劍或立劍由前向側後或側後上方抽回為帶,力達劍身。
(十五)穿劍式:平劍,劍尖經胸腹間弧形向前為平穿劍,力達劍尖,劍身不得觸及身體;前臂內旋,立劍劍尖由前後後轉動而出為後穿,力達劍尖,高不過膝,低不觸地;掄穿劍劍尖向後、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