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5 頁)
。
………【第二章 《明朝那些事兒》】………
姜成的父親姜德均是一個很傳統的人,或者是工作的原因(出版社總編輯),總是以傳統文人、學者身份自居,因此身上免不了有一些傳統老舊的思想。當初姜成報考上海戲劇學院的時候,雖然最後姜德均點頭答應了,可一直還是有些微詞。
姜德均總想讓姜成把自己所謂的傳統文化、思想傳承下去,因此一直想讓他以後從事文學類專業,比如歷史、文字研究什麼的,可沒想到姜成最後選擇了演藝專業,想以後當一個演員。
演員,在古代就是戲子,是下九流的行業。儘管現在早就不是了,演員也屬於藝術家的範疇,不過姜父還是有些難以接受。
以前的姜成總想做點什麼,向姜父證明,即使自己以後當了演員,也不會忘記我華夏文明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思想,而且還會努力的發揚他們。
聰明的姜成想到了寫書,如果能寫出一本能讓姜德均這個大才子也承認的書,想必他也不會再有異議了。
遺憾的是,儘管姜成很聰明,儘管他從小學習成績優秀,儘管他因為父親從事書籍出版編輯工作、從小耳目共染,非常喜愛文學,在寫作上也很在行,但想要出一本書還是太難了。畢竟,寫書不但要有文筆,還要有長時間積累的功底、素材,最重要的是要編好一個故事,而想寫好一個故事,沒有一定的經歷是不行的。
所以,原來的姜成一直有這個想法,可惜卻一直未能實現。
不過現在就沒問題了,現在的姜成有著江城一輩子的記憶、經歷和經驗。不提這麼長時間的深厚積累,而江城本身就是一個編劇,正是編故事的能手,而且在他的記憶裡還有著大量未來十幾年各國紅極一時的優秀暢銷書,隨便拿出一本來都可以讓姜德均無話可說。
不過考慮到自身目前的年齡、身份,姜成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把未來那部紅遍大江南北的歷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兒》剽竊出來。
在以前,一提到歷史,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歷史教科書上那些死板的記載,除了研究歷史的人,沒有人會特意的去查閱歷史書。除了因為自己用不著,就是那些歷史書實在是不好看!
而《明朝那些事兒》的出現,卻打破了以前的那些常規,讓人們第一次發覺歷史還可以這麼寫。
雖然一樣是說史,但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用的筆法,卻不是以往那些史書筆法。而是一種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字字都欲躍然而出的鮮靈筆法。在他筆下,人物不再是一個刻板的名字和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讀來欲罷不能。權謀之術、戰爭之策、詭計之術大飽人胃口。
就像本書開篇的話一樣:歷史應該可以寫的好看。
身為編劇的姜成知道,一本好書的成功之處就在於讀者在讀它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如果有了代入感,讀者就會在不知不覺間陷入書中的世界,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而相反,若是沒有代入感,讀者也就不會有興趣再去研讀那本書。
無疑,以前的那些死板的歷史書給不了任何人代入感,尤其現代人對古文的研究越來越少,現實生活中有不需要,懂歷史的人越來越少。
而《明朝那些事兒》卻不一樣,作者當年明月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將那些歷史事件像講故事一樣敘述出來,期間給與那些歷史人物更多的人性,讓那些歷史人物的性格更加豐滿,猶如一個個活在身邊的人一樣有血有肉。讀者這時才發現,原來歷史上的那些帝皇、那些王侯將相同樣是普通人,同樣有著喜怒哀樂,同樣有著這樣那樣的煩惱憂愁。彷彿穿越了時空,讀者感到了強烈的共鳴,那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彷彿近在眼前一樣觸手可及。
此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