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三箱寶貝(第1/2 頁)
當即,曹子建心念一動,發動了心如明鏡能力。
不出他所料,其內裝的真的是自己賣給山忠定次郎的那五十件仿汝窯。
同時,曹子建看起了另外三口箱子。
第一口,其內只裝了一件東西。
佛頭。
在華國古代雕塑藝術品中,佛教雕塑一直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自東漢時期,佛教進入華國,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除了“與國爭利”時而引發的幾次“滅佛”運動以外,佛教在華國的傳播一直暢通無阻。
因此,自魏晉南北朝開始,佛教徒們在歷史上掀起了無數次製作佛像的熱潮。
他們將自己的對佛的信仰以及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寄託在鑄造、雕塑、繪畫及印刷的佛像之中。
用銅或青銅鑄造,表面鎏金、可移動的佛造像,稱為“鎏金銅佛像”。
鎏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
而曹子建現在看到的,正是銅鎏金釋迦牟尼佛頭。
金質純淨且色澤亮麗。
這件佛頭非常的大,單單高度就達到了一米。
佛頭螺緑,頂有肉髻,寶珠頂嚴。
寬額,白毫如螺緑,螺旋狀凸起。細長的彎眉,雙眼俯視,隆鼻挺秀,雙唇微啟,大耳垂穿孔。
一副慈善、笑意濃濃的面相豁然於眼前。
此尊佛頭基本遵循古白象國的造像模式。
即佛像具備“相好”的標準,並著意刻畫了幾種相好的特徵。
如頂有肉髻、額廣平正、眉間毫相、眉如初月、眼廣長、鼻高不現孔、耳輪垂韍等。
“單單佛頭就如此大,那身體得誇張到什麼程度阿?”曹子建暗道。
透過這佛頭的開臉,加上又是採用傳統的失蠟法進行鑄造。
曹子建已經對這佛頭的年代有了一個判斷。
應該是從一尊明早期的佛像上面取下來的。
當即,曹子建看向了第二口箱子。
其內裝的全都是線裝書籍。
由於中年男子在邊上,曹子建壓根就沒時間細看裡面到底是什麼書籍。
只是簡單瞥了一眼,便是看向第三口箱子。
這箱子裡裝的東西就比較雜了。
玉器,陶瓷,金銀器等等都有。
其中有一件武器讓曹子建不由多看了幾眼。
這武器全長約莫90厘米的樣子,整體造型像劍,但無刃,前段也不如劍鋒利,有四稜。
似劍又沒刃,似棍又有柄。
鐧。
曹子建認出了這把武器。
該鐧鐧柄為鎏金龍首銅柄,龍首正好張開銜鐧。
柄外為木質,柄端為鎏金銅飾。
鐵鐧身嵌刻纏枝花卉紋,內嵌銀絲。
整個鐵鐧黑、褐、黃相配,既實用又美觀。鐵鐧質密,配飾一流,有舉重若輕之感。
其上透出的肅殺之氣,讓曹子建肯定,這鐧絕對在戰場上沾過血。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钂棍槊棒、鞭鐧錘抓、柺子流星,
十八般兵器,代表著十八般武藝。
從三皇五帝開始,人類就一直在打仗。
直到趙宋王朝。
十八般兵器,作為傳統的冷兵器的名稱,才徹底固定了下來。
雖然名稱固定,種類卻是有所變化。
但不管怎麼變,鐧都在其列。
雖然鐧跟鞭沾親帶故,但用法卻更像錘子。
這類武器有一個優點。
那就是基本不需要練習用法,直接拿起來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