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1/5 頁)
弧���芬蛭�約旱牡嚼矗�丫�興�謀洌�
(注:據史學家考查史書,李巖這個人是不存在的,應該是史書誤用了民間傳說搞出來的錯誤人物。而這首兒歌卻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具體是誰編的已經不可考。本書採取民間傳說,將這首兒歌歸功於李巖,乃是小說家言,請勿當成正史。))
四六六、他能吃誰?
“殺牛羊,備酒槳,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這首李巖為李自成編出來的兒歌,為李自成後來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使得中原百姓歸心,最終助他顛覆了大明王朝。按道理來說,這首兒歌不應該出現在這裡,應該是在崇禎十三年,李巖李公子與紅娘子一起投奔了李自成之後才編出來的,但現在才崇禎十年冬天,便出現了,比原歷史提前出現了兩年多。
朱元璋眉頭緊皺,暗想:歷史已經發生了許多改變了。洪承疇被自己殺死,陝西被自己佔據,這便是歷史的第一大變,而紅娘子被自己意外收納,又算是一個小變,看來陰差陽錯之間,李自成比歷史上早了兩年多得到李巖的幫助,使得他這首兒歌也早了兩年多問世。。。
這天下的形勢,可就不好說了!
朱元璋猜得沒錯,由於紅娘子被朱元璋在信陽截走,沒有繼續北上,也就沒有到跑到李巖的家鄉去鬧騰,接下來紅娘子與李巖的一系列互動都消失了,蝴蝶的翅膀輕輕一扇,就讓李巖提前了兩年多加入了李自成的軍隊,成為了李自成的得力助手。
此時高迎祥已死,闖軍盡歸李自成所有,雄心勃勃的李自成正想做一番事業,若是原歷史,李自成剛剛接過大權,難免要胡來一通,但這個時空裡,朱元璋善待百姓,經營陝西,給全天下的義軍作了一個榜樣。沒有野心和能力的人學不來,也就罷了。但像李自成這種有野心的人,豈有不學的道理?。。
他一心仿效朱元璋,也想給自己弄塊地盤以圖大事,正在這時,讓他碰上了李巖。
李巖向他提出了“尊賢禮士,除暴恤民”,“行仁義,禁兵吟殺,收人心以圖大事”這幾個提議,李自成本來就有了這樣的心思。當下就與李巖公子一拍即合。採納了他的意見,決定改變三十六營的方針,不再燒殺搶掠,而是收買人心。為將來圖謀天下作準備。
如此一來。李巖的兒歌自然就傳唱開來。此時闖軍正在四川到處流竄。李巖派出許多流寇中的機警之人,扮成商人,到處傳唱這首兒歌。就連廣元這種偏僻的地方也已經傳到。
“殺牛羊,備酒槳,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兒歌在眾人的耳邊迴響著,小孩們一邊拍手一邊唱,從街道上面跑過去,隨後又笑嘻嘻地從另一邊跑回來。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孩子笑著道:“闖王是不是個大好人啊?他來了就可以不納糧啦!”
另一個不到十歲的孩子也道:“爹爹說,他肯定是個大好人,不要咱們納糧,咱們家就可以省下一大筆糧食來自己吃啦。”
一個歲數稍稍大點,可能有十三四歲的孩子向這兩個小孩子橫了一眼,低聲喝道:“三娃子、五娃子,別亂說話……那闖王是個流寇,咱們這裡當家的卻是鎮西將軍,要讓將軍的手下聽到了,你們兩人當心吃板子。”
朱元璋等人穿著便衣站在旁邊,聽到這幾個孩子的話,不由得面面相覷。
七八歲大的孩子就是五娃子了,他對著那個歲數最大的孩子道:“大雷哥,鎮西將軍是朝廷的大官嗎?”
那大雷左右看了看,沒看到有穿著紫色軍服的人在附近,便道:“那可不一定……我在書房外面當差,聽到老爺說,這個鎮西將軍是個割據一方的軍閥……不聽朝廷號令的。”原來這個大雷是一個有錢人家的家生子,在富家大院裡當童子的,便能偶爾聽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