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部分(第4/5 頁)
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從最初的單純製造蒸汽煙煙具和煙油,逐漸轉變成了一個精密機械製造商。在德國和日本收購了好幾家行業內的頂尖公司,除了原本的產品之外,還負責向商業火箭公司提供大量零部件。
這次江竹意之所以能獲得回國的簽證,並不是她的過去已經被忘掉,而是在商業火箭公司的業務中,也有和中國航空航天部門的合作。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公司,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以色列的多家公司也都加入了這個龐大的航天計劃當中。
蝴蝶公司就是這個計劃的發起者和催化劑,沒有它的奔走遊說,這幾個國家的相關公司肯定不會答應把一部分技術和資源共享。
要問江竹意是怎麼說服了這幾個互相競爭還互相敵視的公司坐在一起商談一下可能的合作,辦法只有一個,技術!
有了銀河集團強大的吸金能力,洪常青用海量的金錢,硬生生砸出了一個全世界最高階的宇航科技研究中心。
每天都有上千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行業頂尖專家,在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的航天城裡,對幾十個關鍵專案展開技術攻關。
研究成果經過洪常青的最終稽核之後,直接就會進入產品試驗階段。有效果的會被商業火箭公司用於商業火箭製造,沒效果的再接著分析優缺點,或者乾脆加入資料庫,留著將來時機成熟時再進行更深一步的實踐。
經過了六七年的發展,商業火箭公司透過不斷的併購、收購,已經佔據了世界商業火箭發射的七成市場份額,並且在火箭發動機和返回技術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開始可以實質性的探討去火星載人飛行的可能性。
但是想往前邁出這一步,僅僅靠銀河集團和商業火箭公司的力量還不太夠,不是說不可能,是比較慢。假如可以聯合更多同行來一起研發、互補有無,進度就會快很多,成功的可能性也會大很多。
這次洪常青又做了一件讓幾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事兒,他宣佈商業火箭公司的所有核心技術都可以向合作伙伴共享,前提是必須共享,而不是單方面的索取。
這個提議太具有誘惑力了,也讓各國政府看到了提高本國航空航天能力的大好時機。
商業火箭公司之所以能霸佔多一半的商業發射合同,殺手鐧就是它所掌握的火箭發動機、燃料和多次返回技術。假如這些技術都能共享出來,所有具備運載火箭製造能力的國家和公司都將是受益者。
換句話講,就是商業火箭公司用它的自身技術,把整個人類的航空航天技術都拉高了一層,代價只是各家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共同完成人類史上第一次登陸火星的壯舉。
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講這都不是一件壞事兒,也都不太吃虧,唯一一個虧損者就是銀河集團和商業火箭公司。
至於說銀河集團為什麼要這麼做,人們已經提不起興趣琢磨這個問題了。自從這家公司由一個三歲小孩接手以來,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年都會發生至少一次。它總是能想在別人之前、做在別人之前,就好像它天生就有一雙遠視眼,比任何人都看得遠、看得清。
也正是銀河集團的這種先見之明,才讓它在十年間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旗下的子公司數量從最開始的十幾個迅速壯大成幾十個、上百個、幾百個,幾乎涵蓋了世界上現有的所有行業。
不敢說每個進入銀河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都能盈利,但絕大多數都能突發性的閃那麼幾次光,每閃一次就會狠撈一筆。
這種現象在最初的幾年時間裡並不為大家所關注,也沒人會注意到這些子公司和銀河集團之間的必然關係。它們之間的關係也極端複雜,想完全查清楚,只能從理論上講可以,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具備這樣的人力和財力。
而銀河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