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休整匯合(續)(第1/2 頁)
其三便是郡縣的劃分了。焉耆郡被分為了三個縣,分別為焉耆縣、高昌縣以及烏夷縣。同時,員渠城也被改名為焉耆,併成為了郡治和縣治的所在地。車師郡則包含了車師縣、姑師縣以及山國縣,而郡治就設立在車師(即車師前國)。鄯善郡設有樓蘭縣、且末縣以及小苑縣,郡治便位於樓蘭。此外,還特別設立了若羌衛,作為一個軍事要地,由關宇帶領一團二營和四團二營在此駐紮,並且從部分縣營中抽調了一些羌人隨軍行動。
郡縣制度與漢地相同,焉耆郡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由郡尉黃俎以及縣郡丞魯宿共同管理。
車師郡守諸葛量,郡尉劉班以及縣郡丞黃皖,此三人皆為能臣幹吏,各司其職,共同治理著車師地區;而鄯善郡守司馬乙,郡尉夏侯盾以及縣郡丞杜宇,則同樣身負重任,齊心協力維護著鄯善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至於各縣的縣令、縣丞等職位,則從縣營中進行抽調,如果人數不足,可以從當地的文士中進行選拔補充;而縣尉一職,則由退伍的老兵來擔任。同時,官府中的官吏也將由那些會讀寫漢字的羌人和退伍老兵來出任。
其四便是一項重要舉措:從縣營和第四團的羌人中挑選出一千名精通漢語的青壯年男子,賜予他們漢人的身份,再從周邊各國選出一萬名青壯之士,讓他們擔任什長。若有戰功者,可用軍功換取家人脫離奴隸身份。這些人組成軍隊之後,便成為了郡國兵,實行異地駐紮制度。根據城市規模的不同,分配的郡國兵數量也有所差異。例如,人口超過一萬的城市會駐紮一千名郡國兵,五千到一萬的城市則駐紮五百名,五千以下的城市則駐紮一百至三百名不等。整個焉耆地區共有三千名郡國兵,其中車師兩千,鄯善兩千。這些郡國兵將配備繳獲自各國的精良盔甲和武器,而軍官則由近衛軍中調撥。另外還有四千人被調往輪臺進行訓練,軍官們將裝備漢軍的制式裝備,其餘士兵則使用繳獲的武器和盔甲。
其五,牛羊馬匹交由羌人帶領奴隸去放牧,這些奴隸只要學會了漢話漢字,併為奴滿十年就可以獲得漢人身份,如果參軍立功或者立有其他功勞的,可以提前脫離奴籍。等到各地可以耕種的土地都準備好之後,就會分發給大家,不過這要等到敦煌的家屬大部隊到達以後才行。
其六,在經過漫長而繁瑣的選拔、集合以及調撥等一系列工作之後,西秦國的近衛軍、親兵營以及四千郡國士兵終於迎來了他們的重要使命——在衛城進行整合。
一時間,整個國家都忙碌了起來。人們奔波於各個角落,為這次龐大的軍事行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經過將近一個月的緊張籌備,大概的框架逐漸穩定下來。空缺的官吏職位也在第一批到達的家屬中找到了合適的人選,填補了這些關鍵崗位。
與此同時,各地的郡國兵也陸續抵達指定地點,他們帶著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準備投身到這場偉大的戰鬥中去。
在此期間,西秦國內部的政治局勢也需要得到穩固。於是,丞相和御史大夫被委以重任,繼續負責穩定朝堂和郡縣的政務。他們必須確保國家的正常運轉,同時還要加快家屬的轉移工作,為前方的將士們提供堅實的後盾。
另一邊,劉胥和太尉姜威身先士卒,帶領著英勇善戰的軍隊前往衛城。他們肩負著整合軍隊的艱鉅任務,這不僅需要高超的軍事智慧,更需要強大的領導能力和堅定的決心。
在衛城,劉胥和姜威面臨著諸多挑戰。不同背景、不同文化計程車兵們需要融合成一支團結一致、紀律嚴明的軍隊。他們要制定嚴格的訓練計劃,加強軍紀軍規的執行力度,提高士兵們的戰鬥力和協同作戰能力。
此外,他們還需關注士兵們的生活起居,保障物資供應的順暢,解決可能出現的內部矛盾和問題。只有讓每一名士兵都感受到關懷和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