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老軍功(第1/2 頁)
沒能把曉連環完本一部小說是一大遺憾。有了大綱並碼了五萬字,蜻蜓,蘇妤高度肯定離大神不遠。林路清楚,自己菜鳥一枚還在戰戰學步。
林路的培訓課已完成了兩篇習作的口頭意見,兩篇習作的籤閱修改。關鍵的兩篇習作拆散重寫是提升的重要一課。林路把老師拆散後的重組文字與他的初稿一比較,醍醐灌頂領悟了不少真諦。
迷上網路小說的林路將貫徹始終。他從一本成語詞典起步,到後來神采飛揚,倚馬千言,有直接勤奮的因素,也少不了歷史系和新聞系的兩位紅顏知己。
在前面有關林路寫作的章節裡,我們看到新手在用一柄電焊槍組合文字。他大腦裡滿滿的成語,老用四個字闡述一個問題。問題不是一句成語能夠說清楚,便出現成語的堆砌。這對他語言的拓展是一種禁錮,並顯得機械生硬。
在《有一座山》裡,他在山頂視線向下。不管是小說還是散文,應該有許多內容展現在文采的抒寫中。可是林路只看見了村長的高房子和他家寬敞的豬圈。他企圖用一句成語表現完農村的生活面貌,企圖用一個意向性的短詞“炊煙”就把農村的景象概括進他的視野。他因此看到“柴火煙冒起的時候,全村人在轟轟烈烈地生活”。
邏輯思維遍佈全文卻對形象思維重視不夠。一切感受和知覺均用邏輯進行推繹,整篇文章全是節奏不變的交代和敘述,看不到靜止處的描寫和細節的挑剔。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但林路的進步很快是有根據的。
林路艱難讀完《雌性的草地》,零亂中人物的剪影帶著他們蒼涼的命運和魔性語言走來,潛移默化對林路今後“小說人物”這個素語的理解有著巨大的啟示。當代作家第代著冬的短篇小說又教他怎樣把故事從嚴肅的教條中挪用到趣味的生活裡。然後,他又發現了“創作靈感”的存在。
容易激起他創作靈感的是音樂。場景和人物一旦踩著與音樂旋律一致的步伐走來,文字出現跳躍。這個時候,他特別不差交待故事的邏輯思維和表現場景的形象思維。他讀的名著中的一些句子自覺改頭換面來到他的文句中,被他陌生地接受成他的語言,在紙上蟲子一樣扭動。
到了這一步,我們很少聽到林路講話帶成語。
林路牢記課堂的教導:寫自己熟悉的生活。
他第二篇給老師拆寫的習作題目叫《到南方尋找喜鵲》,寫的是他村裡的一位老軍功。如果不是捧起了書,林路許多的過往會如他逛過的商場和街市,在流水的日子裡被淡忘。文學的力量,讓他拾取這些瑣事時看到了它們內在的光芒。
如今,老軍功不在了。村裡人都說他死在了南方,死在了小花大奎這兩隻喜鵲的居住地。可林路不這樣認為。
老軍功離開村子的時候年過七旬,十幾年過去,兒子四方尋找無果。無果不等於泯滅人間。人間有他一手造的石頭屋,依一棵百年銀杏樹。他的一群士兵長大了。他遲早要回來吹響他的衝鋒號,穿上老軍裝,在銀杏樹下他的石頭門前,重振他的隊伍。他喊出沙啞惡狠的口令:立正——稍息!林路相信這一天的到來。
老軍功的名字在戶口本和身份證上,村裡人從不叫他這個領撫卹金醫療費才派上用場的名字。老軍功叫在口上榮耀有份量。村子因這三個字,最早派駐了醫療點,最早鋪上了水泥路,也最早建起了一所希望小學。
林路在這所希望小學讀完六年級。六年裡,他除了在學校聽老軍功作報告,暑假也要被老軍功捉去軍訓。
老軍功抗美援朝時的老軍裝,土黃嗶嘰人字斜紋布。現在生產這種布的機器回爐了三次,鮮紅的鐵水流出來變為無數種別的機器。有人來向老軍功收購不成冒充拿去拍電影,立字據留押金,被村長帶人趕走。
老軍功胸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