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東湖水戰(第1/2 頁)
正當吳鳳柱想盡辦法,只為突破明軍防線的時候,長江東湖段水域也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水戰。
戰鬥的一方是前去收復長江水道上重要節點:宜昌的清軍長江水師左營、中營、後營並嶽州鎮標、漢陽鎮標,共計蒸汽輪船六艘,木製帆船八十艘,水兵四千餘人。
另一方則是明軍水師第二零一混成旅。這支部隊主要由收編的縴夫和船工組成,具有熟悉水性、吃苦耐勞、能熟練操作船隻、能掌握水文條件等特性。他們的旅長是黑虎堂把頭王二虎,政委則是浪衣村走出來的精壯大漢黃勇。
王二虎這幾年幫助了祝灝不少,受到祝灝極大信任,加上他在碼頭清水袍哥中有很高的威望。於是,祝灝任命他為水師指揮官,負責帶領第一支水、陸兩棲混成旅,前往宜昌水域守株待兔。
經過研判,參謀團認為清軍極有可能調集水師封鎖江面,救援荊州或是收復宜昌。所以,為了一次性清空長江上滿清的軍事力量,保證水路安全,經軍令部數十名參謀人員連續幾個晝夜的研討,做出了圍點打援並引蛇出洞的計劃。也因此,才有了這場由陸地戰場上延伸出來的水戰。
明軍水師的實力相比清軍要孱弱很多,說是一個旅,其實兵不到兩千,戰船不過十二艘,運輸船也才三十艘,但他們所使用的戰船全部為蒸汽動力鐵甲艦。
因為有了華蘅芳和徐建寅這兩位大神參與設計,以及原本由徐壽與華蘅芳共同設計的“黃鵠”號蒸汽輪船圖紙為底,明軍擁有自己的內河炮艦“中華鱘”級。
“中華鱘”級艦長七十八尺,寬十尺,主體為木質船體,水線和指揮艙裹覆了一層一寸厚的鋼甲,排水量約為一百四十噸。
該艦的武器系統為:甲板的前後各有兩座旋轉炮位,裝備了兩門龍吟二寸\/三十炮,艦體兩側還分別有一挺美國產的馬克沁重機槍。另外,艦尾則設定有一具水雷投放器,可以投放最新研製的浮雷。
“中華鱘”級的動力裝置採用了臥式雙聯蒸汽機,使其靜水行駛速度達到每個時辰四十里到五十里,較之普通帆船快了一半有餘。
雖然這型戰艦在各項資料上距離當今世界主流的鐵甲艦相差甚遠,就連美國內戰時期的“羅阿諾克”級鐵甲艦都比不上,可這是中國的工程師第一次掌握現代戰艦的製造,具有重要的意義。
艦隊中間的指揮艦上,王二虎一臉嚴肅地看著眼前漸漸逼近的龐大船隊,他的眼神堅定而深邃,試圖洞察他們的弱點。
他緊握著拳頭,心中充滿了決心和勇氣。他知道,這場戰鬥對於明軍的大戰略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勝了,江面上再無威脅,如果輸了,這條運輸線將有被清軍掐斷的風險,囤積在上海的急需物資可能再難以送往四川。所以,他們必須全力以赴,發揮自己所有的本事,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王二虎深吸一口氣,大聲下達了命令:“打旗語,全體艦艇注意,準備迎戰!”他的聲音堅定有力,傳遍了整個指揮艙。
隨著他的命令,艦隊中的每一艘艦艇都開始迅速調整位置,準備迎擊敵人。炮手們褪去炮衣,緊張地操作起火炮,瞄準著敵人的艦船。
王二虎站在指揮台上,密切關注著戰場的形勢。他不斷地發出指令,調整艦隊的戰術,以應對敵人的進攻。
“轟轟…”戰鬥開始了,明軍戰艦的火炮射程明顯優於清軍,所以,在清軍還沒有瞄準的時候,明軍已經當先開炮。
龍吟火炮的炮聲震耳欲聾,一發髮夾帶著烈火的炮彈劃破夜空,如同憤怒的巨龍吐息般向敵方艦隊猛烈轟擊。這些炮彈不僅攜帶著巨大的破壞力,更在空中留下一道道熾熱的軌跡,彷彿要將整個天空點燃。
在炮火的映照下,江面波濤洶湧,浪花四濺,彷彿也在為這場激烈的戰鬥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