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讀書·治學·寫作(精裝珍藏本) 小說 > 第19部分

第19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永劫:決賽替補開局爆殺絕代雙驕重生之李氏仙路穿越:逆襲籃球之星我的精靈訓練家模擬器姑娘使不得啊網遊:開局霸佔富豪榜!末世網遊:開局唯一超神級天賦影視編輯器我叫佐助,從火影首富制霸諸天無敵裝備修改器鬥羅世界的巫師網遊之暗黑風雲詭霧求生:我能返回現實世界足壇稱雄:我有系統稱霸歐陸足壇極限伏天我來自懲罰世界夢幻世界天堂地獄網遊之天地人間熱刺之魂CSGO教練我想學白給

。全盛時期的代表人物,如惠棟、戴震、段玉裁、王引之、王念孫,等等,考證方法大同中有小異。到了章學誠,又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論點,又前進一步了。

總的來看,寅恪先生繼承了這個考證學的傳統。但是,他又發展了或者超越了這個傳統。何以說是“超越”呢?我個人認為,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他強調在史實中求史識;一個是他大大地擴大了傳統的“小學”的範圍。

所謂“史識”,是不是就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是,但又不全是。探索規律性的東西,所有的考據學亦都能做到,做不到這一步,考據也就失去了意義。乾嘉諸老都能做到。可惜他們就到此為止。據我個人的觀察,在這一點上,乾嘉諸老與明末清初考證學的開創者稍有不同。根據錢穆的敘述,顧炎武主張“明道”、“救世”,他當然也在考證中尋求規律;但是“明道”、“救世”卻超出了規律。這同所謂“義理”有類似之處,義理不能等同於規律。這種明道、救世的理想,到了乾嘉時代,由於客觀環境的變化,已經消失。學者們囿於所習,只在故紙堆中尋求規律,把義理忘記了。寅恪先生卻不然。他的專著和文章,不管多長多短,都展現了他那種嚴密考證的才能,其中都有規律性的結論。但是他卻決不到此為止,決不為考證而考證,他那種悲天憫人、明道救世的精神,洋溢於字裡行間,稍微細心的讀者都能覺察。在這一點上,他同宋代大史學家司馬光頗有“靈犀一點通”之處。他之所以推崇宋學,原因大概也就在這裡吧。

講到小學,也就是語言文字學,從顧炎武到乾嘉諸老,無不十分重視。顧亭林的話有代表意義:“讀九經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以至於諸子百家之書,亦莫不然。”《顧亭林文集》卷四,《答李子德書》。但是,他們的小學,實際上只限於漢語。這當然有極大的侷限性。到了寅恪先生手中,小學的範圍大大地擴大了。古代外族語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無不供他驅使。這樣一來,眼界和研究方法都大大地擴大,其所得到的結論當然也就今非昔比了。乾嘉諸老自不能望其項背矣。

德國的考據學

德國學術發展史,不同於中國。他們治學的方法不可能叫做考據學。但是,德國的民族性中有一突出的特點,這就是所謂的“徹底性”(Gründlichkeit),也就是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這種勁頭與中國的考據學有相通之處。19世紀,比較語言學在德國取得了其他國家都趕不上的輝煌成就,與這種民族性有密切聯絡。19世紀至20世紀的梵文研究,也表現了這種精神。

寅恪先生曾在幾個歐美國家留學,在德國時間更長,受業於Heinrich Lüders諸大師,學習梵語及其他古代語言文字,深通德國學者的治學方法。結果他把中國考據學和德國考據學嚴密地結合起來,融會貫通,再濟之以德國的徹底性,著為文章。在考證方面,別人在探索時能深入二三層,就已經覺得不錯了,再進就成了強弩之末,力不從心了。而寅恪先生則往往能再深入幾層,一直弄個水落石出,其結論當然深刻多了。

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4)

但是,他學習德國考據學,並非奴隸式地模仿。在加註方面,他不學習德國學者半頁加註做法。他的辦法毋寧說是更接近中國傳統做法,腳註極少。有的地方,他又超越了德國考據學。德國學者往往只求規律,不講義理。而寅恪先生則是正如我上面所說的,規律與義理並重。這一點,只要讀一讀兩方面的文章,立刻就能感覺到。

歸納以上所論,寅恪先生實集中德兩方考據學之大成。當代中國有些學者往往視考據學為一時一派之方法,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曾大批考據學,大有當代堂?吉訶德之勢。及今思之,實覺可笑。其實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愛上小姨秦時明月(happy版)傻妃的照妖鏡YY之王三部曲之傳媒帝國魔靈陣姑息養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