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南宋祥興元年(1278年)底,丞相文天祥在海豐五坡嶺兵敗被俘,次年十月押解大都。
張弘正把文天祥押解到張弘範的大營中,元軍將官威脅文天祥,要他向張弘範下跪,文天祥厲聲回答:“能死不能跪!”張弘範在皋亭山伯顏大營中見到文天祥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知道要強迫他下跪是辦不到的。有人提出把他殺掉,張弘範沒有權力殺死這個宋朝的丞相、樞密使,只好說:“殺了他倒成全他得到忠義的美名,以禮相待才能顯出我寬宏大量,不能殺。”他親自為文天祥解縛,並好言相慰,優禮有加。文天祥只要求給他一把劍,以自刎殉節。張弘範對他嚴加防範,將他監禁在一艘海船中,四周不斷有元軍水兵巡邏。
祥興二年(1279年)正月,張弘範率水陸兩路元軍直趨崖山,準備消滅南宋*政府。文天祥也被押解到崖山。
珠江口外,零丁洋上,醞釀著一場中國歷史上空前的大規模海戰。就宋元雙方兵力而論,宋軍還略佔優勢,張世傑的船隊有大小船艦一千餘艘,其中有不少巨大的海上樓船,將官兵民共二十餘萬。元軍共有大小船隻八百餘艘,而且有二百艘迷失航向,還沒有到達厘山。張弘範看到宋軍的陣勢,感到這場戰鬥沒有必勝的把握,他決定必須智取,儘量避免力敵。
張弘範發現元軍中一個姓韓的軍官是張世傑的外甥,就派他去勸降,遭到張世傑的拒絕。張弘範竟派李恆元帥到文天祥船中,請他寫信向張世傑招降。文天祥他奮筆疾書,頃刻間寫了一首七言律詩交給李恆,這就是那首著名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零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是對元軍勸降的有力回答,李恆無可奈何地拿了這首詩向張弘範覆命。張弘範看到這首大義凜然的詩篇,不覺讚歎說:“好詩好詩”。
崖山決戰已經不可避免,雙方都在準備。其實元軍有不少弱點:一是兵力較少;二是北方士兵慣於馳馬平野,一登上船就頭昏目眩,嘔吐不止,戰鬥力大大削弱;三是船工大都是南方人,心向南方,只要形勢轉變,他們是會站到宋軍方面來的。由於近年來張世傑多次失利,他的戰略思想和採用的戰術,都是小心翼翼,力求穩當。決戰前,他竟把大船都連結起來,這就只能守不能攻,失去了靈活性。
二月初六日,決戰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張弘範把元軍船隊分為四隊,向宋軍船隊南北夾攻,宋軍士兵全力抵抗,也無法扭轉被動挨打的局面,元軍士氣旺盛,兩軍船隻靠近時,紛紛登到宋軍船上,只見宋軍船隻繩斷旗落,陣勢大亂。張世傑看到大勢已去,下令砍斷繩纜,突圍出去。戰鬥從中午到黃昏,宋軍許多船隻已被元軍俘獲。張世傑特別擔心皇帝趙昺的座船,派人駕小船接趙昺到他的帥船中。保護皇帝的陸秀夫擔心混戰之後,來人真偽莫辨,沒有讓接去,皇帝座船較大,突圍不出,他首先叫妻子兒女跳海自盡,又回頭對趙昺說:“國事至此,陛下應當殉國。德枯皇帝(恭帝趙顯)被俘,受辱已甚,陛下不能再受辱。”說罷即揹負九歲的趙昺跳海壯烈殉國。張世傑率一百多艘船隻突圍出去,其餘八百多艘都被元軍俘獲。而張世傑突圍後,遇到一場翻江倒海般的大颶風,許多船隻沉沒海中,將士要他上岸暫避,被他拒絕,終於墮水犧牲。自此,南宋王朝滅亡。
文天祥自始至終觀察著這場崖山決戰,起初,他多麼希望張世傑能打一場扭轉乾坤的戰鬥,事態卻按照他預見的最壞的結局發展,使他痛心疾首,無以復加。他在《集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