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們總是憑藉武力來實現自己的想法。而且水滸英雄在身體上一般都強壯,力大,都有一手絕活。這些都是他們生命力強大的標誌,他們也因此被人們所喜歡。
魯智深在二龍山的日子逍遙自在,天不管地又管不著。這是他想過的生活,也是他能過的生活。他天生受不得約束,如今自立為山大王,也不想有什麼大發展,沒有壓力。後來,二龍山的頭領還很多,很興旺,敢主動攻打州縣。魯智深的魯莽行為還給他帶來災難。為救史進,他潛入華州府,被華州知府抓住,險些丟了性命。他的一生總是為別人,為了替金翠蓮復仇,他打死鄭屠,丟掉官位逃走在江湖上。金翠蓮雖然有仇恨,但是官府是不會管的。公共權力已經偏向鄭屠那邊,而他們父女又不具備復仇能力。於是就需要一個俠客為他們完成復仇,魯智深就是這樣的俠客。不求回報,只管懲治惡人,讓眾人出一口惡氣。為了救林沖,他只得逃離東京,來二龍山落草。為了救史進被抓。為了成全宋江的兄弟義氣,他一條禪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聽到錢塘江潮,他還以為是大軍殺來,拿出禪杖趕出來。當得知是江潮後,他明白自己的一生將盡,洗盡身軀,平靜死去。的確是高僧的機遇,平靜地看待生死,樂呵呵地圓寂。書中經常寫他脫得赤條條的,也正顯出他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本性,乾淨純樸。不帶一物來,不帶一物去,不是活佛豈能有這樣的好境界。
相對於李逵的濫殺無辜,他總是救苦救難,不曾濫殺一人,一副菩薩心腸;相對於武松的陰冷的復仇,他顯得很剋制,不想報復得過分;相對於宋江的處心積慮,他多像一個天真的頑童,直來直去,不拐彎抹角;相對於林沖的委曲求全,瞻前顧後,他要痛快得多,快意恩仇,從不拖泥帶水。他的行為舉止使他成為水滸英雄裡的代表。水滸英雄的優秀本質在他身上體現得很有光彩。最終他那顯得有些完美的結局就可以說明一切了。對於這個汙濁的世界,他已經不再留戀,平靜地去西方極樂,生亦很歡,死也很喜,終成正果。
石秀:偷窺狂(1)
在《水滸傳》裡許多相同的故事原型裡,石秀充當了武松的角色:就像武松保護武大一樣,他保護著楊雄;也像武松對潘金蓮懷有病態情感一樣,他對潘巧雲有著強烈的慾望;對女人的陰冷復仇與武松也是一樣。就像晴雯是林妹妹的影子一樣,他很可能是武松的影子。但是,石秀也不是完全淹沒在武松的陰影裡。他也有過一些很光彩的表現。比如他單刀救下盧俊義,憑膽色,他並不弱於武松,也無愧於他“拼命三郎”的名號。
恩人石秀
石秀是金陵人氏,流落到北方,沒有路費回家,只好打柴為生。在書裡,有很多好漢與他的情況相似,但是他們很快就落草了,石秀卻沒有。他靠一身的力氣養活自己。他的外號“拼命三郎”的來由,是他喜好打抱不平,盡力幫忙,拼命一般。這本來是很好的品質。但有這樣一個暗示:他幫人的時候可能會過分熱心,甚至喧賓奪主。這天,他看見張保領人來欺負楊雄,楊雄動彈不得。石秀放下擔子就過來幫忙,一手好拳腳,很快就將張保等人打跑,救下楊雄。與楊雄比,他的本事要高一些,做事也堅決一些。
趁著楊雄叫人的空隙,他結識了戴宗和楊林,為他上梁山埋下伏筆。戴宗、楊林看見楊雄來就走,可知兩人不太願意結識楊雄。而他們稱讚石秀是好漢。這一對比表明石秀和戴宗他們才是同路人。石秀的日子本就過得艱難,有家歸不得,是個無業遊民。但他不是沒有本事的人,只是一直沒有人賞識他。這時候有梁山好漢誇獎並邀請他,他自然樂意之至。
既然有恩於楊雄,又結拜為兄弟,加之石秀也沒有安身的地方。楊雄就接石秀到家裡過日子。楊雄的丈人潘公從前是做屠戶的,恰巧石秀也會這種手藝。於是楊雄出錢讓他開了個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