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二章 虛心求教,走不了多遠(第1/3 頁)
王凌頓了頓繼續開口道:“丞相,恕老夫直言,若是再這樣下去,老夫恐我大魏基業不穩啊。”
曹爽沒有生氣,只是裝作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道:“請王司空教我該如何化解此番的危機?”
王凌捋著鬍鬚緩緩開口道:“依老夫之見,丞相應當多給世家子弟一些機會,畢竟那些人也還是有真才實學的嘛,若是按當初制定的九品選人之法,必定能在其中為我大魏選出不少好的人才,有了世家之人的支援,我大魏江山亦會更加穩固!”
曹爽笑著回道:“哦,真是一個好計策啊,若是我不納司空之諫言又會如何呢?”
王凌有些怒意的開口道:“老夫勸丞相還是不要學那王莽,若是沒有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援丞相可走不了多遠!”
王莽稱帝后,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稱“王莽改制”。
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宣佈:將天下田改曰王田,以王田代替私田;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一樣,均不得買賣。其後,改革幣制、官制,規定鹽鐵官營,山川河流收歸國有;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由於漢末以來,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
王莽執政以來,為了獲取民心,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但也始終未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為天下要恢復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
因此王莽當上皇帝后,企圖透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
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宣佈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奴婢改稱‘私屬’,與王田均不得買賣。
其後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把鹽、鐵、酒、鑄錢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
但由於這些政策只求名目復古,很多都是與實際情況相違背的,而且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透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盪。
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因此導致天下各豪強和平民的不滿。
王莽因國內已有北海郡、南海郡、東海郡,而唯獨缺少西海,為了湊全這“四海”,他窮兵贖武地出兵將青海湖一帶的土地佔領來設定西海郡。
為使這塊荒地像一個郡,必須強制移民,於是增加了五十條嚴酷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
為了這個西海郡,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
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
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璽”;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族因此拒絕臣服新朝。
王莽又主動挑起了無謂的爭端,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不僅導致邊境衝突,還使數十萬軍隊長期陷於邊疆,無法脫身,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邊境戰亂不絕。
始建國次年(公元10年),王莽接受表弟王舜的建議,集天下賢能之士皆來長安,開始編匯《漢語典》《醫典》《婚喪典》《文學典》等重要典籍。天鳳元年春三月乃成。
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匈奴、高句麗、老窩、浦涯等小國,先後臣服新朝。
王莽掌權之初,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擁戴,也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