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5 頁)
勻還匭淖帕獎臼櫚男醋鞽靄婀ぷ鰲U飭獎臼櫸直鶚恰堆δ呵嘔匾瀆肌泛汀堆δ呵磐砟晡母濉貳�
我收藏的薛暮橋簽名書就是《薛暮橋回憶錄》。薛暮橋的女兒薛小和曾對記者說,1989年下半年的一天中午,她看見應該午睡的薛暮橋站在窗前沉思,就走過去說:“爸爸,你寫回憶錄吧!”薛暮橋沒有說話。但幾天後,薛暮橋坐在桌前,攤開一摞稿紙,寫上了回憶錄第一章第一節的題目:“走出破落的地主家庭”。
1991年夏天確診患上帕金森病後,薛暮橋的雙手抖得無法執筆。這使素來喜歡事必躬親的薛暮橋不得不組織了一個“班子”。在許多學生、同事的熱情幫助下,1996年7月,這本書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在後記中,薛暮橋誠懇地寫道:“這是集體寫作的成果。”
有媒體報道說,在《薛暮橋回憶錄》的寫作過程中,有人認為薛暮橋是學者,但也有人說薛暮橋是政府官員,這關係到回憶錄的取向,對此,薛小和曾問父親如何定位,薛暮橋說:“我很想做個學者,但我首先是個共產黨員。”
我收藏的這本《薛暮橋回憶錄》非常珍貴,因為上面有薛暮橋的親筆簽名。黨的十五大召開前,中央文獻研究室的金衝及向李劍閣同志提出,想要一本薛暮橋親筆簽名的回憶錄,他還寫了一封信託李劍閣轉交。正好當時李劍閣就有一本,於是他就把自己的那本贈給了金衝及。後來薛暮橋看到金衝及的來信,又簽了一本。李劍閣便保留下來。2000年10月,李劍閣將這本珍貴的藏書轉贈給我。
這是一個92歲高齡老人的簽名。由於身患帕金森病,他雙手顫抖,難以執筆,因此我們無法用美觀的要求來看待薛暮橋的簽名,我們應該看到的,是他長達一個世紀的人生歷程和不斷思索、不息奮鬥的精神。
至於薛暮橋晚年關心的第二部書稿《薛暮橋晚年文稿》,在吳敬璉的建議下也於1999年由三聯書店出版。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倡導和推動中國市場取向改革
和薛暮橋一樣,馬洪也是首先參與國家經濟決策,然後才開始從事研究工作的。早在1948年馬洪在中共東北局政策研究室工作時,就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結合蘇聯經濟理論,寫出報告《東北經濟的構成和方針》,首次把東北經濟劃分為五種成分: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和秋林經濟。
這裡的秋林經濟,既不是純國家經濟,也不是純私人經濟,而是國家和私人共有資本的混合經濟,在蘇聯有,在東北也有。
馬洪的報告受到黨中央的重視。1949年3月,黨中央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次全體會議,這是中國革命勝利前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在毛澤東代表黨中央所作的會議報告中,提出了促進全國勝利的各項方針,說明了黨的重心從農村轉到城市,使中國從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總的任務和主要途徑。其中,分析當時中國經濟各種成分的狀況,是毛澤東報告的一項主要內容。毛澤東說道:
“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加上私人資本主義,加上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就是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的經濟成分,這些就構成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形態。”
可以看出,這個報告除了將“秋林經濟”改為更為通俗易懂的“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外,全面採用了馬洪的分析。同年10月,這五種經濟成分被寫入建國“共同綱領”。
1952年,國家計委成立,馬洪調任計委委員兼副秘書長,參與了“一五”計劃的總體設計,成為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創始人之一。在“大躍進”之後的調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