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5 頁)
陽餘暉漸斂,想要挽回卻是無可奈何。明寫斜陽已暮,實為慨嘆歲月逝去無法淹留。〃斜照斂〃與首句〃綠蕪凋盡〃暗相呼應,而更有感嘆一種人生無奈歲月蹉跎的不盡之愁言於意外,周氏頓鬱內斂之風可見一斑。
這裡〃渭水西風,長安亂葉〃是回憶之境,也是一種混雜著感念與失落情愫的境界,比之〃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感受又是不同。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二折節錄)
[普天樂]恨無窮,愁無限。爭奈倉卒之際,避不得驀嶺登山。鑾駕遷,成都盼。更那堪滻水西飛雁,一聲聲送上雕鞍。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反映安史之亂這一歷史事件。《普天樂》一調是李隆基決定棄長安西進之時所唱。倉然回望,故園的西風渭河,在落日下更加只顯得倍加蕭索悲涼。此境反映了李隆基當時離去之時惜別痛切的感受,與前兩首別有不同。
從上面的對照我們也可以看出,唐詩的境界與宋詞很有些不一樣,即便感傷,也大多或淡然,或磊落,不像後者那樣深刻幽微。而元曲則多了一分圓融通透的世俗味,這也是戲曲的表達需要所致。因為表達上的差異,類似的化用其實大多不會與原詩之境相同,但有可能會有近似之處。化用前人詩句,一定要得當。意境相同或者類似就難免會有抄襲的嫌疑。所以化用之境一定要有自己的境界,或另出新意,或青出於藍,照搬不僅難以達到〃借古人之境界為我之境界〃的目的,而且落入俗套,因而被人指摘。這就是老王所說〃非自有境界,古人亦不為我用〃的含義。
人間詞話之四十九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優美或壯闊的境界一樣都能給人美感,這兩種境界是沒有高下之分的,只有個人的好惡會對兩種境界的評判產生影響。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都是杜甫的詩。前者出自《水檻遣心·二首之一》,後者出自《後出塞·五首之二》。
水檻遣心·二首之一杜甫
去郭軒楹敞,無村眺望賒。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後出塞·五首之二杜甫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嫖姚。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的清新可喜和〃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的蒼遠悲壯確是對比鮮明。〃細雨〃句目光所及,十步之內即有境界。微風細雨中,魚兒出水,燕子斜掠,三言兩語構建出一個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更於其中洋溢著一種喜悅閒適的心境。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則有一種望不到邊的悲慼壯美。落日本已蒼茫,而西風蕭蕭,將戰馬的嘶鳴將人心中之悲帶至遠處,似有無窮無盡之感。此境宏遠壯闊,天地之間,無不是境界所包。
正如上面所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和〃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有不同風格的美。然而壯闊不能成為後者壓倒前者的理由。因為兩者同是詩人心底對這個世界的感觸。世界不僅有大美存於天地之間,亦有細微處的心靈感悟讓人心動。這裡引用得很聰明,如果引用的是不同人所作,其高下或會起爭辯。而同為一人所作,同是一人之感,則無可辯駁,亦無須辯駁。
〃寶簾閒掛小銀鉤〃、〃霧失樓臺,月迷津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