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4 頁)
,在海螺山的側面居然有一條棧道,如同一條細小的蟠龍,沿著崖邊盤繞而上,往回曲折,直達峰頂。
謝老道走近幾步,不由得皺起眉頭來:“這個棧道,怎麼看著有些古怪……”
我問他怎麼回事。謝老道說,秦嶺自古多棧道,知名的有褒斜道、金牛道,小的更不知有多少,更留下一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成語。他年輕時候,走過許多次,對各式棧道都很熟悉。他說一般的古棧道,須要先在峭壁上鑿出大孔,平插或斜插粗木大梁,然後在木樑上鋪設木板,有時候還要再修起廊亭以遮蔽風雨。這種修建方式費時費力,不花上幾年修不完。
可眼前這個棧道目力所及之處,幾乎一個鑿孔與木樑都沒有,幾十條粗大的雙股麻繩巧妙地借用凹凸不平的山勢,用鉤連、懸吊以及槓桿原理讓整條棧道浮在半空,看起來更像是一座吊橋。從工程學的角度來說,幾乎把借力發揮到了極致,實在是一項傑作。
木戶加奈這時脫口而出一句日語,表情變得有些激動。我們三個人都看著她,她用中文說,這種建築手法她曾經見過,是北海道古阿伊努族人發明的一種叫“庫奴”的山梯,用樹藤繞過一個個巖壁凸起的支撐點,把木板層層懸吊在山側,這種方式費時少,所需人手也不多,適用於一些海拔不高且山勢複雜的小山。木戶有三曾經有過專門的論著,還得過獎。
“這麼說,這條棧道,很有可能是你祖父木戶有三修築的?”我脫口而出。木戶加奈點點頭,望著那棧道吊索,雙眼竟有些溼潤。
從岐山到海螺山,就算步行繞路,有五天工夫也就足夠了。而木戶有三和許一城在這裡足足消失了兩個多月,這是我一直想不通的一件事。現在看到這庫奴棧道,我猜很可能這兩個月時間裡,他們兩個人——或者是三個人——在木戶有三的主持下搭起了這條棧道,好爬上山頂。
可這樣就有另外一個問題:海螺山不是什麼難爬的山,用普通的登山裝置足以保證他們登頂。何必大費周章修這麼個阿伊努族的棧道來?要麼是他們想運什麼東西上去,要麼是想把什麼東西運下來……
“看來只有到了山頂,才知道答案。”
我邁步朝前走去,卻被方震按住了肩膀:“你不能過去,這條棧道年久失修,繩索和木板恐怕都已經糟朽,貿然上去太危險了。”木戶加奈也補充道:“方桑說的沒錯。庫努棧道的耐久性很差,阿伊努族都是把它當作臨時通道來使用。即使我祖父用的材料再好,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不能保證它還能安全使用。”
“那怎麼辦?還是按原計劃攀巖而上?”我有些焦慮。
方震沒有回答,走到棧道的入口處,抬頭觀察了半天,用腳踏了踏木板,又用手晃晃繩子,回頭說道:“這條棧道是分段的,每二十米是由一套獨立的繩索系統懸吊。等一下我走在前面,你們跟在我後面二十米。直到我確認腳下的一段是安全的,你們再前進。要注意,只踩我踩過的木板。”
他自告奮勇,讓我忽然感到很過意不去。這件事太危險了,帶路的人稍不留神就會喪命。我說:“老方,你沒必要跟我們上去。”方震淡淡地笑了笑:“這是任務。”
我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只得同意這麼做。方震一指謝老道:“你在下面看著,萬一上面發生什麼事,好儘快通知別人。”謝老道看起來很怕方震,只得悻悻同意。
我們把重的行李都擱在山下,交給謝老道看管,身上只帶了一點點食物和全套登山繩索、登山鉤,木戶加奈還挎了一具迷你相機。方震在前,木戶加奈在中間,我在最後,三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