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明朝: 朱元璋洪武立國(第1/3 頁)
明朝1368年―1644年,傳16帝,共計276年。
朱元璋與 1368 年正式稱帝,建立明朝,當時 40 歲。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
朱元璋在應天府建立政治中心,於皇宮中處理政務,身旁有劉基、徐達、常遇春、李善長等能臣相伴。
在起義過程中,朱元璋收了三個義子和二十個養子,其中較為出名的養子有沐英。沐英英勇善戰,為明朝鎮守雲南,戰功赫赫,為明朝的邊疆穩定立下汗馬功勞。
朱元璋的皇后是馬秀英,她是郭子興的養女。朱元璋與馬皇后相識於起義之時,可謂患難夫妻。
當時朱元璋在郭子興麾下,屢立戰功卻遭人嫉妒陷害,陷入困境。馬皇后對朱元璋關懷備至,甚至偷藏熱餅給他充飢。在艱難歲月中,兩人相互扶持,感情深厚且堅定。
馬皇后不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朱元璋,在政治上也常以仁德勸誡,使朱元璋能廣納良言,施行仁政。他們的愛情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猶如明燈照亮彼此,成為一段佳話。
朱元璋建國後,經歷了與大臣們的多番博弈。朱元璋先是在朝堂上多次提及丞相制度存在的隱患,引發大臣們的討論。一些大臣認為丞相制度傳承已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朱元璋態度堅決,他列舉了歷史上諸多丞相專權亂政的事例,如秦朝趙高指鹿為馬、東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等,強調丞相權力過大對皇權的威脅。
此後,朱元璋暗中留意丞相胡惟庸的行為,發現其結黨營私、貪汙受賄等諸多不法之事。於是藉機將胡惟庸以謀逆罪處死,並藉此大肆株連,牽連眾多官員。
此後,朱元璋順勢宣佈廢除丞相制度,將權力集中於自己手中,加強中央集權的集中,他規定以後不許再設丞相一職,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這一決定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但朱元璋憑藉強硬的手段和絕對的權威,使得廢除丞相制度得以推行。
在這個過程中,劉基等大臣曾試圖勸諫朱元璋謹慎行事,但朱元璋不為所動,堅持己見,最終成功廢除了丞相制度,實現了皇權的高度集中。
在地方管理上,他設立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洪武九年,全國設立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負責一省的民政和財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和監察,都指揮使司掌控軍事。三司彼此獨立又相互牽制,有效防止了地方勢力的坐大。
朱璋設三司,三司直接聽命於皇帝。這種制度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使權力集中於皇帝手中,減少地方割據和權力濫用的可能性。
設了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負責一省的民政和財政,比如管人口、民政事務、稅收等。
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和監察,審案、監督官員。都指揮使司管軍事,組織訓練軍隊、維護地方安全。
三司相互獨立又牽制,權力分散。比如布政使司沒司法和軍事權,按察使司不管民政和軍事,都指揮使司不涉民政和司法。
這比以前廢除丞相後加強了中央集權,中央對地方控制更有力,對抓貪官汙吏作用很大,地方難以形成割據勢力,皇權更鞏固。
明朝初,人口約 6000 萬左右。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分別是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湖廣、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為鞏固皇室地位,朱元璋分封諸王。洪武三年,他第一批分封了九個兒子和一個從孫為王。這些藩王擁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如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然而,這一舉措也為後來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
在對待開國功臣方面,朱元璋的態度複雜多變。開國功臣如李善長、藍玉、胡惟庸這三位功臣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