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1/5 頁)
I隙悸願咭懷錚�
似乎受到巴黎時裝和香檳酒的薰陶,法國的情報機構也更具文化韻味,與美英等國情報機構的手法大不相同。他們較多的利用文化上的優勢,大量向世界各國派出商務及文化人員,將文化、商業滲透與情報工作結合起來,給人一種溫文爾雅的印象,掩蓋其更深處的情報爭奪戰;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中,法國間諜情報機關與美國、俄羅斯與英國同行相比,似乎要遜色一些。但是,冷戰結束後,法國諜報界卻讓人刮目相看,它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並以咄咄逼人的方式在世界範圍內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連美國人都感到有些招架不住。冷戰結束和海灣戰爭,是法國情報工作的轉折點:
首先,在工作方式上,法國人由重視訊號情報轉到重視人力情報上來,併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包括改善情報人員的地位和待遇;起用並招募更多的有才能的工作人員;加強培養工作,擴建位於斯特拉斯堡的軍事情報學校,新設一個專門培養優秀人才的情報訓練中心等。
同時,法國間諜技術也在繼續加強,正在全力發展間諜衛星事業。1993年以來,法國國防經費連年削減,但太空預算卻不斷上升。法國國防部太空計劃局宣佈將在2001年到2003年間,發射一種具有精密雷達感測器的間諜衛星,無論地球上雲層多厚,夜晚有多黑,法國的間諜衛星都可以偵察到地球上的任何國家的一舉一動,與美國及俄羅斯的衛星三分天下。
其次,對工作目標進行調整,以適應新形勢下的新要求。1991年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提出要確定情報部門的新任務,加強在中東和東歐方面的情報活動,尤其要重視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和科技情報的蒐集。法國將美國列為進行經濟情報活動的主戰場,其情報人員的手已伸到美國諸多重要的經濟管理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992年撰文指出:正當世界範圍內的大部分間諜被解僱、尋求充當管理顧問或走私毒品的時候,法國特工卻擴大了活動,既對朋友又對敵人進行間諜活動。外刊形容說,法國人的浪漫多情的天性、禮貌周到的處世之道,加上“紐約的銀行家”、“遠東的代理商”、“歐共體駐布魯塞爾的官員”等恰當的身份使他們如魚得水。進入21世紀之後,法國政府對諜報工作的投入之大和法國諜報工作隊伍之精,也不在其他國家之下。
法國間諜組織簡況(1)
對外安全總局
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又稱第七局、法國國外安全總局、法國國外情報局,縮寫為DGSE。
對外安全總局的前身是戴高樂領導的中央情報局,1946年改名為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1951年建立第七處,其任務是使用技術和秘密手段獲取情報,他擁有一個被人成為“秘密行動分局”的秘密情報網。他們在發過於世界各地竊取情報,偷拆外交郵包,秘密拍攝導彈基地和策劃顛覆活動,以及使用各種手段購買、暗害外國政界要人。1960年,他們擊沉了十幾艘向越南民族解放陣線運送武器的船隻。1964年,第七處因竊取了在巴黎開會的美國國務卿喬治1鮑爾皮包內的檔案和衣服口袋中的手稿,而得到戴高樂的嘉獎。1965年10月摩洛哥反對派領袖邁赫迪·本·巴爾卡在法國被第七處特工秘密綁架而下落不明。為此第七處遭到了各界輿論的猛烈抨擊,致使該處被解散,該局長也被迫下臺,該局的活動跌入低谷,1981年法國社會黨執政,加強對情報機關的整頓和改革,1982年4月,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更名為“對外安全總局”,規定該局不得再在國內採取行動,突出非軍事化和技術專業化。
1992年,密特朗總統決定把該局的年度預算增加了10%。由總理控制的秘密活動經費也增加了。並對對外安全總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