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才華橫溢的賈誼無用武之地(第1/2 頁)
文帝二年,一些大地主和商人勾結,盯上了農民手中的土地。
大量買下農民手中的土地進行商業化運作。
與現在的土地開發“種”大樓有異曲同工之妙。
商人和大地主買下土地不再種植農作物,而是種植經濟作物菸草。
種菸草掙的錢比種小麥收益高,但是影響到了大漢國庫儲備。
賈誼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連夜奮筆疾書,給文帝上了一道《論積貯疏》。
這道奏摺洋洋灑灑780個字: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賈誼在奏摺中陳述了“農轉商”的危害,說明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警醒皇上一定要保住大漢土地的底線……
賈誼眼光確實看得遠。看到了問題嚴重性。
“皇上,一旦發生戰爭或者災年,朝百姓不種糧食,有錢您也買不到糧食,
諸侯國不會賣給您,他們別看都是劉氏後人,趁你病,要你命才是他們的共識!”
文帝深以為然,暗暗佩服賈誼的洞察力。
暗道:“遍觀朝中大臣,比賈誼從政經驗豐富的臣子多不勝數,唯獨賈誼提出了這個問題,
不是其他大臣看不出問題所在,而是他們害怕得罪大地主和商人,對棘手問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隨後文帝發詔書禁止土地商業化,商人手中囤積的土地無條件返還給農民,
這股“土地商業化”不法行為,在朝廷打擊下灰飛煙滅。
……
一年後,由於賈誼成績斐然,文帝提拔他為大中大夫。
期間,賈誼總結前朝秦的失敗教訓,為文帝上書《過秦論》。
他借秦之興衰,告誡漢朝統治者要施行仁政,以民為本,大漢才能長治久安……
對諸侯王賴在京城不走現象,賈誼提出讓駐京諸侯王全部就國,
目的就是避免這些勳臣左右皇上的決策。
文帝很欣賞賈誼的銳意進取精神,心說年輕人有闖勁觀念新,我的班底需要“新鮮血液”補充進來。
半年後,文帝要提拔賈誼為公卿之職。
“公卿”指的是“三公九卿”,是西漢最高階的官員。
這時朝中的勳臣,比如周勃、灌嬰、東陽侯、馮敬等人提出反對。
“皇上,賈誼年輕氣盛,欠缺沉穩,大漢是高祖創下的天下,漢承秦制是老丞相蕭何定下的規矩。
如今賈誼上來就左砍右砍,操之過急會把大漢帶偏離方向,賈誼不適合擔任高階官員。”
周勃說的冠冕堂皇,其實是這些老臣嫉妒賈誼的才華。
這些老臣的說辭,實際是打壓新人的招數,是要把賈誼排擠出權力中心。
文帝不敢得罪這些勳臣,從此疏遠了賈誼。
漢文帝三年,賈誼被朝廷任命為長沙王太傅,也就是去長沙國當太子的老師。
長沙國緊挨著南越國,在西漢時期屬於蠻荒之地,讓賈誼去南方任職,無異於貶斥和流放。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勳臣的勢力很強大,皇上想重用銳意改革的年輕人都做不到。
另外賈誼有才華但沒有背景,此時他的老師張蒼只是御史大夫,根本無法和丞相周勃,大將軍灌嬰等人相抗衡。
受挫的賈誼乘船去長沙國上任,路過汨羅江時,觸景生情想起了懷才不遇的屈原。
屈原是楚國大夫,詩人,政治家。他為楚懷王獻計獻策抵抗秦國侵略,卻不被君王採納,結果楚國被秦攻滅。
面對國破家亡,滿懷悲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