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入弘文學院普通科江南班學習。那時在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中分為反清派和保皇派,魯迅經常參加反清*派的各種集會,帶頭剪去髮辮。1904年在弘文學院畢業後,同年9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後來發現學醫不能救國,以為文學才能啟發和拯救中華民族的靈魂。1906年3月,他下決心放棄學醫,改習文學。1908年,他在日本參加反清的組織光復會。1909年夏,因家境困難,離日回國。回國後從事教育事業,先在杭州教書,後又回故鄉紹興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1912年中華*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魯迅應教育總長蔡元培的邀請,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員。5月,因臨時政府北遷,魯迅又隨政府到北京任職。後又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任教。
袁世凱竊奪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後,魯迅極為痛苦,思索著國家民族的出路。1917年*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魯迅以十分喜悅的心情“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這時他積極參加正在發展的新文化運動,並在《新青年》上發表了許多文章。1918年5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猛烈地揭露和抨擊封建禮教和封建道德,號召青年起來*那吃人的封建制度,為新文化運動奠定了基石。此後,他參加《新青年》的工作。在那裡結識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1921年12月,他發表著名的小說《阿Q正傳》,後編入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吶喊》,於1923年8月。在這同時,魯迅還創作了大量的雜文,以尖銳、潑辣、生動的戰鬥風格批判封建禮教,揭露尊孔復古主義。1922年2月,在《晨報》副刊上,他發表了《估《學衡》》一文,象犀利的武器擊中的復古派的要害,表現了他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後來,雜文成為魯迅戰鬥的主要武器。這個時期,魯迅開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
1921年7月,中國*黨成立後,革命的群眾運動逐漸高漲。1924年國共合作統一戰線建立,革命運動蓬*發展。這時,新文化運動陣線開始分裂,魯迅站在革命派一邊,與資產階級右翼胡適等人的現代評論派進行不妥協的鬥爭。這一時期他所寫的十一篇小說編為《彷徨》一書。
1925年,上海爆發了五卅運動,工農革命運動迅猛發展,魯迅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加了鬥爭的勇氣和勝利的信心。1927年10月,魯迅到達上海定居。此後,他全力從事文學創作工作。他到上海不久,就跟創造社、太陽社展開了一場關於“革命文學”問題的論爭。在論爭中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逐步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說:“馬克思主義是最明快的哲學,許多以前認為很糾纏不清的問題,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一看,就明白了。”
中國*黨在農村領導建立革*據地的同時,還在國民黨統治區領導革命文化運動,宣傳馬克思主義,提倡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魯迅結識了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與一些革命團體發生了密切的聯絡,積極投入並領導文學革命運動。
1930年2月,在中國*黨的領導和支援下,魯迅等人發起以反對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為綱領的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同年3月,又與茅盾等一起發起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聰明(簡稱“左聯”),他被選為“左聯”的常務委員,並親自“左聯”機關刊物《萌芽》、《文藝研究》等。他率領廣大的左翼文藝戰士對買辦資產階級的文學團體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戰鬥,成為*黨領導下革命文*動的主將。左翼文藝運動的深入發展,引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惶恐,蔣介石在對根據地進行軍事“圍剿”的同時,對國統區的革命文化活動發動了一個反革命“圍剿”。魯迅成為他們“圍剿”的主要目標。1930年春,國民黨浙江省黨部以“墮落文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