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1/5 頁)
………【85、令人不解的地中海】………
地中海位於乾旱地區。使得這裡的氣溫高,氣候乾燥,降雨量也少。據統計,地中海的年蒸發量超過了江河徑流量和年降水量之和,因此有人推斷說:如果大西洋的海水不流入地中海,不用1000年的時間地中海就會乾涸,重新變成一個乾透了的深坑。海洋地質學家認為,在1500~2000萬年前,地中海與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是相溝通的。它們之間透過廣闊的水道來進行海水交通。而到了700~800萬年前,這一地區發生了造山運動,使得歐洲、非洲與亞洲之間的結構發生變化,地中海發生崩裂。崩裂的地殼,使被割裂出去的海盆變成了沙漠。雖然法國的羅納河、埃及的尼羅河不斷有淡水注入地中海,但由於蒸發快,一滴水都難以儲存。
透過現代的鑽探取樣技術,人們發現:在地中海的海底分佈著很多的鹽丘。在未固結的現代沉積物下面,有堅硬的蒸發鹽層。所以人們認為這就是當時地中海乾燥脫水的證據。在海底沉澱了上百米的鹽床是因為地中海的海水不斷的蒸發,致使濃度越來越大造成的。深部鹽層受到擠壓,升到上層,形成一座鹽丘。此外,一直流入地中海的尼羅河和羅納河也提供了這方面的證據:很據地震剖面資料和鑽探資料分析,覆蓋在羅納河谷上的現代沉積物,要比後來覆蓋上的沉積物深915米。地中海蒸發量超過了江河徑流量與降水量之和,這使得它的表層海水的鹽度要比大西洋海水的鹽度高得多,這些高濃度的鹽水從直布羅陀海峽流出,*大西洋後,下沉到約千米深的平衡水層。大西洋海水又從表層流入地中海,來補償從地中海流出的表層水。大西洋流入地中海的海水經過蒸發、冷卻,又沉入地中海的深層,九這樣迴圈不息,維持著自身的平衡。雖然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間也進行水交換,但是它們之間的海檻太淺,兩者的水交換也僅僅表現在表層水。這使得地中海成為最缺乏營養鹽類的大型水域。
地中海真有一天會消失嗎?如果地中海真的消失了,它周圍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從地質結構來看,地中海海底的鹽丘被認為是曾經乾涸的證據。然而,也有人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它是地中海中固有的,但是如果真的是固有的,那麼如此深厚的深層鹽層是從何而來呢?從氣候的角度看,陸地上的氣候多受海洋熱能量輸送的制約,海洋貯熱量大使它成為決定一個地區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可是為什麼在地中海地區,這種影響則不明顯呢?這使得科學家在今後要研究,地中海的鹽交換機制、氣候影響海水交換機制、海氣熱交換機制等這些是怎樣進行的。
………【86、甲烷氣體的水合物——可燃冰】………
最近,我國南海發現儲量巨大的“可燃冰”。專家聲稱,這種“可燃冰”的新能源礦藏有望在10年之後解決我們的能源問題。
“可燃冰”是一種甲烷氣體的水合物,大量存在於海底大陸坡上段500~1000米處。
可燃冰儲層中所含的有機碳總量,大約是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兩倍。
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燒,相當於1*立方米的天然氣燃燒所產生的熱值。
“可燃冰”在海底接近冰點和近50個大氣壓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態。它外面看似冰,一點火卻可以燒起來,原因是冰內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從冰中釋放出來,體積將是水的160多倍。
據粗略估算,在地殼淺部,可燃冰儲層中所含的有機碳總量,大約是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兩倍。也就是說,“可燃冰”如能作為一種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決能源問題。
據透露,我國已在南海海底發現了巨大的“可燃冰”帶。但目前對於這座新能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