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別摸頭(第1/2 頁)
我輕嘆一聲,這似乎成了我來到此地後的習慣。
韋豔豔依舊在我身旁,目光追隨著我。
突然之間,我有種衝動想要揉揉她的頭,而我也這麼做了。結果,卻不小心將她精心梳理的髮髻揉散,鬢花差點掉落,我急忙伸手接住。
她的髮絲間還殘留著“香澤”的香氣,那是唐朝女子用來梳理髮絲的護髮品,相當於後世的頭油。
她應該剛剛才梳好,“香澤”還能摸得出來。
唐朝時不流行劉海,所有的妹子都是把額髮梳上去的,為的是露出額頭貼花鈿、畫鵝黃。
但是隻要是個人,都會掉頭髮的,那麼多碎頭髮該怎麼辦呢?
對於戰國時期就已敷粉、畫眉、塗唇胭脂的祖先們來說,這自然不是問題。
有困難,就解決困難,於是,“香澤”就出生了。
香澤其實是一種護髮品,後世有個通俗的名字,叫“頭油”。
據說香澤在東漢時期就有了,東漢末年的經學家劉熙著的《釋名》裡《釋首飾》篇裡就有提到過:“香澤者,人發恆枯悴,以此濡澤之也。“
後世早些年以為古代妹子們往頭髮上刷“香澤”,是為了固定髮絲;後來發現,除了是為了固定髮絲之外,“香澤”也是護髮素,給頭髮一定的滋養。
“既然好用,就推廣大家一起用”是我們大天朝祖先的傳統,從此,香澤也加入了古代妹子們的必備護膚品選單裡。
其實說香澤出現於東漢時期,其實是不大準確的,準確的說,應該是在戰國時期就有了。
《韓非子·顯學》裡有這麼一句話:“故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脂澤粉黛裡的“澤”應該就是指香澤,剩下的“脂粉黛”指的分別是,胭脂妝粉(就是俗稱的水粉)黛粉。
其實胭脂在古代的意思和現世理解的有點兒不大一樣。
古代時,胭脂指的是口脂和麵脂,也就是潤唇膏和腮紅。
現世有的把胭脂理解為面脂(即腮紅),有的理解為口脂(即潤唇膏),其實它正確的意思是“口紅”;口紅這個詞很早就有了。
口脂可以保持嘴唇滋潤順滑,防止開裂;在唐朝其實是男女老少都在用的。
古代對於護膚品的態度非常開放——和現在差不多,男女都可以使用護膚品,講究點兒的男子也是會用“香澤”的,不過他們用的大多是不香的那種,主要是為了保護頭髮和固定髮絲。
別的不說,古代人是很注重養生的,護膚也被歸類到養生裡。
農學巨著《齊民要術》裡面很詳細地記載了製作化妝品和護膚品的過程;古代的時候,護膚品大多是當做保健品在使用,賣這些玩意的基本上都是藥店,很少有專門賣化妝品的店。
所以,穿越裡,一言不合就去各種化妝品店買胭脂水粉這種事情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不過,香澤這種東西,固定頭髮的效果看起來遠不如啫喱水來的好啊?
韋豔豔的簪花還被我捏在手裡。
她今天梳的是丱發,雖然丱發和雙環垂髻都是兩個髮髻,但還是有著明顯的差別的;雙環垂髻的髮髻垂在額頭兩側,丱發的髮髻則在頭頂兩側。
為了搭配頭髮,兩邊配了相同的鬢花。
鬢花是綢布做的桃花釵,一支釵上有一朵大桃花和一朵半開含苞的桃花。
我驚訝的是,完全看不出來是怎麼粘上去的——看起來就像是直接從髮釵上長出來的似的。
我端詳了半天,才看到,花苞那朵花下面有和髮釵相似的線,是用線縫上去的。
“原來是縫上去的啊?”我不禁感嘆,剛準備把鬢花還給韋豔豔,就發現她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