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0月12日,近衛建立了“大政翼贊會”,並自任總裁,聲稱“大政翼贊會”僅作為輔佐天皇的政治組織,而不作為政黨,不論軍閥或官僚均可加入,以此擴大其政治基礎,減少軍人和官僚的對立,實現國內政治的一體化,完成日本式的法西斯化。近衛內閣還在1940年12月6日設立情報局,以此箝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論。1940年9月29日,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訂,日本由此與德意結成了軍事同盟 。為集中力量推行“南進”政策,近衛政府在1941年4月13日與蘇聯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發動侵蘇戰爭,並在戰爭初期取得了巨大勝利。德軍的軍事冒險一再得逞,這使得日本帝國主義十分眼紅,南進的心情空前迫切起來。7月2日,近衛主持的御前會議決定以全力向東南亞擴張,“不惜與英美一戰”。近衛內閣為日本鋪好了通往太平洋戰爭的道路。為配合“南進”方針的落實,近衛展開外交攻勢,加強了自1941年4月開始的以犧牲中國求得妥協為內容的日美談判,企圖透過談判,一方面斷絕中國的一個最重要後援,迫使中國早日屈 �渙硪環矯嫖�致哉秸��檬奔洹5�諤概洩�討校�庀嗨篩匝笥夜�詵婷⒈下叮?一味激化同美國的矛盾,同近衛的策略發生了分歧。為統一策略,近衛決定內閣全體辭職。 1941年7月18日,近衛組成第三屆近衛內閣,起用預備役海軍大將豐田貞次郎為外相,繼續同美國談判。7月28日,日軍進軍法屬印度支那南部,開始了在東南亞的軍事行動。9月3日,政府—大本營聯席會議透過了《帝國國策實施要領》,決定“在不惜對美(英荷)一戰的決心之下,大致以10月上旬為期,完成戰爭準備”。緊接著在9月6日的御前會議上決定,如果到10月上旬外交談判仍不能取得成果,則立即與美英荷開戰。到了10月,日美談判仍然陷於僵局。陸相東條英機主張停止談判,立即開戰。近衛認為立即同美英開戰的條件尚不成熟,勝利的把握不大,而“戰爭如無百分之百的安全,就必須避免”,不願承擔開始的責任。但此時日本統治集團內主張立即對美英開戰的呼聲甚囂塵上,陸軍已經開始了兵力的動員。東條英機作為立即開戰派的代表人物向近衛提出:如果不按御前會議的開戰決定執行國策,那麼參與這項決定的近衛內閣就應該引咎辭職。由於東條的態度十分強硬,近衛內閣被迫辭職。 東條英機上臺組閣後不久,便在1941年12月8日以偷襲珍珠港的方式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儘管近衛反對立即開戰,但這絕不是說他反對戰爭,近衛三屆內閣事實上已經將日本推上了通往太平洋戰爭的道路。在東條組閣後,近衛向東條贈送日本軍刀,作為對後者的鼓勵。1942年元旦,近衛被日本輿論稱為“日本第一蠢人”、“戰敗主義者”。 日本的侵略戰爭很快便走向了失敗。至1945年初,狂妄的日本法西斯軍隊已經無法扭轉敗局。為此,近衛認為只有儘快結束戰爭,才能儲存天皇制。1945年2月14日,近衛上奏天皇陳述此點。但日本法西斯仍想負隅頑抗,堅持“一億玉碎,本土決戰”。天皇甚至準備派近衛去蘇聯交涉,以求得蘇聯繼續保持中立,但因蘇聯拒絕而未成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美軍隨即佔領日本。17日,日本組成東久邇宮親王內閣處理投降的善後事宜。近衛在內閣中任國務大臣,後又在幣原喜重郎內閣中任管理宮廷內務的“內大臣府御用掛”。盟國佔領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還曾委託近衛修改憲法。當近衛著手進行修改憲法的調查時,輿論譁然,紛紛指責近衛是戰犯,不適宜做此項工作。佔領軍當局迫於輿論壓力而於11月1日宣告“沒有委託修改日本憲法的事實”,並廢除內大臣府,發出對近衛的逮捕令。 1945年12月16日清晨,近衛文呂在被捕前數小時畏罪服毒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