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如下:
一、哥林鄉後書第四章第八至九節 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
心有疑慮,卻不至失望;
遭到逼迫,卻不被丟棄;
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we are pressed on every side,yet not straitened;
perplexed, yet not unto despair;
pursued yet not forsaken;
smitten down, yet not destroyed.
二、哥林多後書第六章第八至十節
似乎是騙子,卻是誠實的;
似乎不為人知,卻大大有名的;
似乎要死了,卻還活著的;
似乎在受刑,卻不至送命的;
似乎憂愁,卻常常快樂的;
似乎很窮,卻叫別人闊的;
似乎一無所有,卻樣樣都不少的。 as deceivers, and yet true;
as unknown, and yet well known;
as dying and behold, we live;
as chastenedand not killed;
as sorrowful, yet always rqolcing;
as poor, yet making many rich;
as having nothing, and yet possessing all things.可惜你不在身邊,你在身邊,一定會給我更好的意見,真的,你真有很好的意見。
哥林多是希臘的一個大城。哥林多後書是保羅跟哥林多教會發生“誰是真使徒”的爭執時寫的。保羅真是一個怪人,他早年受猶太教影響,信上帝卻反基督,他不相信基督教,他以猶太公會會員的身分,去抓基督徒,走到半路,據說有一道強光照上了他,同時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他問:“你是誰啊?’那聲音說:“我就是你逼迫的耶穌。起來,進城去。”這下子保羅轉變了,他把掃羅的名字改為保羅,加入基督教的陣營。由於他的努力,基督教開始有了世界性,在基督教裡,他成了繼往開來的大宗師。 保羅同耶穌的關係很微妙,他比耶穌大兩歲,他一輩子也沒見過耶穌,這種師徒關係,比函授的還離奇。他主要是受了彼得的影響,才變成這樣一個人。
他的改信基督教,對猶太教說來,是一種叛變行為。所以,他一回耶路撒冷,就給抓起來,押解到羅馬。由於沒有猶太教的人跟過來控告,羅馬當局準他自己租一間房,作為監獄,只派一名衛兵看住他,同時允許他在監獄中招攬教徒,前後達兩年之久。 你別以為這種寬大的監獄制度只在兩千年前才有,只在羅馬才有,在七十年前的中國,在“腐敗的”清朝政府統治下,其實就有。特大號革命黨胡瑛,給關在牢裡,他卻能在牢裡近乎公然的指揮革命!可見時代越“進步”,統治力量就越強,人民的自由就越少。九月十三號中秋節那天,“法務部長”李元簇到土城看守所“巡視”,給人一種關懷受刑人的仁慈印象,自然以為他是來協助“歡度中秋佳節”的,其實滿不是那麼回事!他跑到看守所來,是來“巡視”新裝的兩臺閉路電視接見機!所謂接見,有特別接見和普通接見的兩種,普通接見有二十個視窗,每次講話,只有三分鐘,(雖然“監獄行刑法”第六十三條明定“接見時間以三十分鐘為限”“有必要時得增加或延長之”;“羈押法”第二十五條也明定“接見被告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