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盛世能臣之文治與封禪(第2/4 頁)
人在歷史上很有爭議,用現代眼光來衡量,他是個具有強大執行力、精準計劃力,且頗具經濟頭腦的官員。自他擔任勸農使以來,朝廷賦稅增加了數百萬緡,由此得到玄宗寵幸。
但群臣對此多持批評態度,認為宇文融施政過於苛細,煩擾百姓。玄宗讓百官在尚書省討論,公卿以下官員畏懼宇文融權勢,不敢有所異議。
戶部侍郎楊瑒公開反對,沒多久就被玄宗外調為華州刺史。玄宗讓宇文融接替楊瑒,成了統管全國戶籍財經的一把手。讓他與州縣商議,成立勸農社,務使各地貧富互助、耕耘有時。
開元十三年(725年)二月,玄宗在第一次從朝廷選派五名優秀官員,交流到地方任職的基礎上,又親自挑選了大理卿源光裕、尚書左丞楊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十一名大臣,到外地出任刺史。並讓宰相、親王以及各部門主官到城外為他們餞行,賞賜御膳、太常府奏樂、內坊歌伎演出,一系列儀式搞的極為隆重,玄宗還寫了首十韻詩勉勵他們好好工作、多出政績。
這樣的規模排場,讓多數到外地任職的官員倍受鼓舞,但也有少數人例外。
比如尚書左丞楊承令,他就對這次安排很有意見。到了汾州刺史任上一直意氣消沉,且時常自言自語的絮叨:“我調到這裡是有其他原因的。”言下之意無非埋怨不該讓他離開長安,玄宗聽後大為惱怒,認為此人境界太低,與朝廷高階官員應有覺悟不相符,一紙詔令把他貶為睦州別駕。
作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封建帝王,玄宗夢寐以求的大事有兩件:一是統一海內,萬邦朝貢;二是泰山封禪,彪炳千秋。
第一件早已實現,大唐疆域之廣,舉世無雙。現在只剩封禪了!
五十多年前的乾封二年(666年)正月,玄宗的祖父李治曾攜武則天前往泰山,組織了有唐以來第一次封禪大典。
封禪,是太平盛世的象徵。現在的大唐,比五十年前更為強盛,具備了封禪資格!
宰相張說清楚玄宗想法,力勸玄宗封禪。
開元十二年(724年)十一月,張說攜百官多次上表,奏請封禪。獲得玄宗允准,詔令於明年十一月十日在泰山組織祭祀。
張說首次提出封禪主張時,宰相源乾曜因嫌麻煩,對此持反對態度,由此與張說產生了矛盾。
關於封禪儀式,張說並不擔心,有乾封年間的現成經驗為參照,他很快草擬完畢呈交玄宗審閱。
他擔心的是封禪期間,後突厥會不會藉機前來進犯,這才是關乎封禪是否如期舉行的大事。他前思後想也沒能找出個好辦法,於是叫來兵部郎中裴光庭商量。
裴光庭的父親,是高宗年間三徵突厥,又提出張榜公示科舉名次,身兼文韜武略的超級牛人,裴行儉!
裴光庭自幼受到家風薰陶,很有一些能力與見識,略作思考後從容答道:“封禪,是宣告成功的大典。如今就要到東嶽祭天,卻還畏懼戎狄侵擾,恐怕不是昭示盛德的做法!”
張說問:“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裴光庭侃侃而談:“四夷之中,突厥最強。他們曾多次向我唐請求通婚,皇上一直沒有表態。現在只需派名使者,徵召突厥重臣參與封禪,他們一定欣然同意。突厥一到,其他戎狄酋長也會前來。我們就可以偃旗息鼓,高枕無憂了!
張說眼前一亮,由衷歎服的說:“你的話對極了,我的見識不如你。”
玄宗採納了他們意見,委派中書省袁振,以外交官身份赴突厥宣旨。
毗伽可汗與闕特勒、暾欲谷等突厥權貴環坐帳中,接見了袁振。
毗伽有些不滿的說:“吐蕃是犬戎種族,奚與契丹原是我突厥奴隸,他們都能娶到大唐公主。而我前後求婚多次,至今沒有迴音!我也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