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諾真水之戰,六千唐軍完勝薛延陀三萬大軍(第1/5 頁)
【01】突厥迴歸引發薛延陀不滿
薛延陀汗國,原為敕勒“十五部”之一,世代臣服突厥,遊牧於大漠以北(今蒙古國境內)。
貞觀四年(630年),大唐擊敗東突厥頡利可汗,薛延陀部落酋長夷男被太宗冊封為真珠毗伽可汗(以下簡稱真珠,下同)。自此翻身農奴把歌唱,歡天喜地做主人。
當了主人的夷男把王庭開設在鬱督軍山(蒙古杭愛山),領土東與靺鞨(居住在中國東北大興安嶺一帶古民族)接壤,西與西突厥交界,南鄰沙漠,北至俱倫水(即呼倫湖,位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敕勒、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僕骨、霫等部落也都歸附於他。
夷男對太宗感恩戴德,不僅每年不遠萬里派使者到長安朝貢,還主動替大唐做嚮導,參加了貞觀十三年(639年)擊破高昌之戰。
東突厥敗亡後,其部落有的北歸薛延陀,有的西投西域,還有十萬餘人跟隨突利可汗降附大唐。
關於這些人的安置問題,大唐君臣進行了認真討論,歸納出兩種意見:一由魏徵提出,讓突厥人回到故地,在大漠以南放牧,永世為大唐守邊;一由溫彥博所倡,把突厥人與漢人一體對待,使之成為大唐臣民,選拔其中賢良入宮做護衛以示恩寵。
“天可汗”唐太宗採納了溫彥博意見,在突厥故地設定了十個州,讓突厥權貴在長安擔任高階將領。這一舉措效果不錯,大幅提升了唐軍戰力,在後來與吐谷渾和高昌的作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誰知發生於貞觀十三年(639年)一次針對太宗的暗殺行動,讓太宗改變了原有想法。
當初突利可汗的弟弟結社率跟隨兄長投唐,做了中郎將。結社率為人行為不太檢點,總愛做些出格的事讓突利替他擦屁股。一次,他又做錯了事遭到突利訓斥。他不但不思悔改,反而誣告突利謀反。太宗對他這種做法很是鄙視,許久沒升他的職。
他於是心懷不滿,私自拉攏下屬,形成了一個四十多人的小團伙,計劃在晉王李治四更出宮時,避開護衛闖入皇宮刺殺太宗。
四月十一日晚,他們挾持突利兒子賀邏鶻埋伏在宮外準備按計劃行事,不料當夜突起大風,晉王沒有按時出來。結社率擔心陰謀洩露,遂率眾直接向皇宮發起進攻。
他們穿越四重帷幕四處胡亂放箭,當即射死射傷數十名護衛。這些訓練有素的皇宮護衛在經過一陣短暫慌亂後,很快反應過來,在折衝都尉孫武開的率領下奮起反擊,打退了結社率。
這裡有個知識點,所謂“折衝”是唐時統軍正職的名稱。貞觀十年,太宗下詔將統軍改稱“折衝”,意為制敵取勝、折衝千里之外;副帥改稱“果毅”,意為果敢堅毅。
結社率等人逃進天子馬廄,搶走二十餘匹馬向北逃竄,被唐軍追獲斬殺。賀邏鶻因被迫參與,免除死罪流放嶺南。
這件事情過後,太宗越想越後怕,朝中群臣也開始認為不應再把突厥人留在京畿。
七月初九,太宗任命右武侯大將軍、化州都督、懷化郡王阿史那思摩為可汗,左屯衛將軍阿史那忠為左賢王,左武衛將軍阿史那泥熟為右賢王。讓他們率領居住在內地的突厥人迴歸漠南,替大唐保衛北疆。突厥人卻畏懼薛延陀汗國的強盛,擔心遭到報復誰也不肯出塞。
為了安撫突厥民眾,太宗專門派大臣郭嗣本攜詔前往薛延陀,傳旨真珠可汗:“頡利可汗敗亡,他的部落都已歸化大唐,我寬恕了他們往日罪責,嘉勉他們日後聽令大唐,對待他們的權貴如同我的臣僚、對待他們的民眾如同我的百姓。中國素來注重禮義,不會滅亡他們國家。打敗他們,只是因為頡利禍害百姓,並非貪圖他們的土地和人畜。我曾答應他們,等到時機成熟,替他們換個可汗,將他們安置於漠南故地,聽憑他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