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靖難和功績(第1/3 頁)
【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為防範燕王朱棣謀反,採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派張昺等監視燕王,並調走燕王所轄軍隊。
朱棣為爭取時間,先裝病後裝瘋,但最終因葛誠叛變而被發現。
朱棣隨即起兵反抗,誘殺朝廷監視將臣,控制北平。
在戰爭初期,朱棣採取內線作戰,迅速攻取北平周邊州縣,排除後顧之憂。
朝廷則以優勢兵力,分進合擊,試圖圍殲燕軍於北平,但朝廷缺乏良將,只能起用年近古稀的老將耿炳文為大將軍。
耿炳文率軍13萬伐燕,號稱百萬大軍,但因指揮不力,在沱河之戰中被燕軍擊敗。】
徐達、湯和等武將均是眉頭緊皺,那時候朝廷人才如此凋零?而朱元璋卻隱隱有些猜測。
【建文帝隨後任命大明第一代戰神李景隆為大將軍,李景隆接替耿炳文後,由於其紈絝子弟的身份和對軍事的無知,導致南軍在鄭村壩之戰中再次大敗,朱棣乘勝追擊,攻佔山西大同,使南軍疲於奔命。
建文二年,李景隆再次北伐,在白溝河之戰中,南軍先鋒平安利用熟悉朱棣戰法的優勢,設伏兵,使燕軍戰鬥失利。
但朱棣憑藉果斷的指揮和士兵的奮戰,最終在旋風的幫助下,大敗南軍,瞿能父子被斬,南軍主力被擊潰。
朱棣進攻德州和濟南,濟南之戰是南軍在盛庸和鐵鉉的堅守下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
燕軍圍攻濟南三個月,但因城內堅守和戰術得當,燕軍未能攻克。
朱棣曾嘗試透過掘開河堤放水灌城,但最終因鐵鉉的機智應對而失敗。
東昌之戰是南軍的一場大捷,盛庸在戰鬥中擺出大量火槍和毒弩,成功擊敗燕軍。朱棣多次瀕臨險境,但因建文帝的禁令,南軍不敢傷害朱棣,使其得以逃脫。】
各朝各代王侯將相集體無語,該仁慈的時候不仁慈,都拿著刀子開片了再來仁慈,真是蠢透了。
朱元璋鬍子都翹了起來:“蠢貨,我老朱家怎麼出了這麼個蠢貨!!!”
【建文三年,朱棣再次南下,東昌之戰中南軍大捷,但朱棣憑藉建文帝的禁令,南軍不敢傷害朱棣,使燕軍得以撤退。
朱棣在戰鬥中再次利用建文帝的禁令,親自偵查敵情,使南軍不敢開槍。夾河、城之戰中,燕軍利用風沙大敗南軍,南軍損失慘重。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決定直趨京師,燕軍南下勢如破竹,攻陷多個城池。朱允炆派人與朱棣談判,但朱棣拒絕割地求和。
燕軍渡過淮河,擊敗盛庸,攻佔揚州、高郵等地。六月初,燕軍抵達金陵,朱棣在群臣擁戴下即位,靖難之役結束。
建文帝下落成謎,有的說他自焚而死,有的說他逃出宮中,成為僧人,雲遊天下。建文帝的真正下落成為明史上的一大懸案。】
秦凌雪攤了攤手:【這就是持續四年的靖難之役,在朱棣起兵過程中也遭遇過多次失利,但都是化險為夷,不得不說朱棣天命所歸,這皇帝就應該朱棣來當。】
朱棣表示這話他愛聽。
【靖難之役深刻揭示了被文人士大夫教傻了的皇帝所展現的愚蠢和無能。
更值得關注的是,朱允炆的狗頭軍師齊泰和黃子澄,這兩位出身庶族地主出身的文人士大夫,除了擅長文人墨客的誇誇其談,實則缺乏實質的戰略眼光和實踐能力。
整體來看,這場戰役不僅是政治和軍事的失敗,更是文人誤國的深刻教訓。】
宋明以後文人士大夫們氣得破口大罵,秦凌雪的話戳到了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正在‘格竹子’的王守仁看著天幕若有所思。
好多帝王正在盤算自家朝堂上是不是有這種廢物文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