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大隋學院(第1/2 頁)
瞥了楊堅和眾大臣一眼,見他們都在專注的聽呢,楊英也不賣關子了,繼續道:
“這三舍考選法也很簡單,就是將學院的學生分為外舍生、內捨生、上舍生三等,三舍的人數也有規定,具體可以根據朝廷用人需求而定。
朝廷在各州都設定一處由學院直接管轄的州學府,凡天下有學之士都可以參加由州學府舉行的大隋皇家學院入學資格考試。
透過考試的學子就可成為大隋皇家學院的外舍生,到大隋皇家學院就讀。
學院再按需舉行公試,從外舍生裡面選拔考試合格的,參考平時的學習成績和個人品行,將這部分人補充進內舍。
每年又從內捨生裡面選拔成績更優異的,補充進上舍。
朝廷則就可以根據所需官員職位大小,從內捨生或者上舍生中挑選人才授予官職。
在學院裡面除了朝廷組織的公試,學院的老師每個月要對學院的學生進行一次私試,並負責記錄學生的學業和品行,如果私試二次不合格的,就會被降級,外舍則會被學院除名。
這樣,如果朝廷有需要,隨時都可以根據職位大小在學院裡面挑選合適的人才出來任職,人才就不會出現短缺的情況,也可以避免那些靠運氣或則難堪手段考試合格的人進入朝廷。
而針對各家功勳門閥的子弟,學院每年可以給他們一些名額,讓他們的子弟不用考試就可以進入學院的內舍或者上舍。 ”
“譁…”
楊英才說完,群臣頓時就嘰嘰喳喳私語起來。
楊堅也是神色複雜,楊廣這計策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可操作性很高啊,只要學院掌握在皇族手裡,那麼就永遠有主動權,也難為楊廣能想出來這種計策,看來終究是老子誤會兒子了。
於是楊堅也和屏後的獨孤伽羅低聲細語起來。
【哼哼,慢慢去品吧。】
楊英看著眾人都在消化,心中樂哈,他說的這套三舍法,乃是北宋的大文豪范仲淹創立的,是比科舉制更高明的選官方法。
可惜當時北宋積貧積弱,這套政策沒玩多久就停擺了。
這套三舍法包含了簡易版的KPI,還有現代毫無人性的末尾淘汰制,想要在學院裡面得到更好地待遇和前途,你的成績就得比別人要好,一步一步的去升舍,只有成為更高等的學員,你才會獲得更好的待遇,充分體現了“學而優則仕”的原則。
不說楊堅想要實行的分科考試,這還直接跳過科舉制了,這麼先進的理論不讓這群文臣吃驚那才怪了。
當然這麼幹,還是沒有避免士族地位受到衝擊的結局,所以得給這些士族一些vip待遇,讓他們有操作的空間,讓他們走路走,他們反抗才不會太激烈。
“妙啊,妙啊,晉王這個想法真妙。”一直在認真思考楊英說話的黎崇,這個時候第一個力挺楊英。
他從入朝為官以來,楊堅就交給了他一個重任,那就是想方設法要讓寒門崛起,在朝廷之中對抗門閥士族。
他今天提議的選官之法,是和楊堅商議很多次以後才得出的最好辦法,朝廷直接接管官員錄用,就等於掌握瞭解決問題的本源。
只是沒想到楊英提出的這三舍考選法套路更深更溫和。
而楊堅官場爭鬥那麼多年,對大臣們的套路那是熟的不能再熟了,這個時候不把事情定下來,還等什麼時候啊,於是朝著黎崇使了一個眼色。
黎崇當即再次請旨,請楊堅實行選官制度改革,那些寒門出身的官員也紛紛站出來附和帶節奏。
楊英看了一眼,這些官員除了黎崇稍微站在隊伍中段,其它人基本都在隊伍末尾,看來就算有楊堅給他們開綠燈,這一路也走得不太平啊。
“晉王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