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第3/5 頁)
內分流、減輕壓力的作用,所以都司衙門對此並不反對,只是要求商戶們不能佔道經營,不能修建永久性建築物,戰前在接到都司衙門通知的時候也必須立即撤走。
一進入軍市,抬頭所見的幾乎全是身穿軍服的湖廣鎮官兵。熙熙攘攘,人聲鼎沸。
雖然不是第一次來這兒,但趙良棟心中依舊頗有感慨。
之前隨軍南征北戰,他的眼界自是不窄,但捫心自問,已經有很久沒有看到過這等祥和的太平景象。先不說別的,其他各地百姓見了官軍幾乎都像老鼠見了貓一樣避之不及,哪裡會像這裡的小商販一樣,還熱情地上前來拉客?
軍市熱鬧非凡,但劇院並不在這兒,而是在城內。趙良棟和劉一刀不知擺脫了多少商販的糾纏才磕磕絆絆地進了城。
“老趙,你說今天的戲都會演些什麼?這票上居然也不寫。”劉一刀整了整被商販們拉得皺巴巴的軍服,說道。
趙良棟想了想,說:“這個我也說不好。不過,既然劇院這回弄得這麼神秘,肯定是一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新鮮東西。應該不會讓我們失望而歸就是了。”
劉一刀覺得有理,放下了心來。
劇院是新修的,雖然目前還比較簡陋,但面積卻是不小,有上下兩層,可以容納兩三千人。
身為本地人的劉一刀人緣很是不錯,一進入劇院,許多熟人紛紛與他打著招呼。
“老劉,穿上這身官衣倒是挺精神啊!”
“我說老劉,你殺豬殺得好好的,怎麼又不幹了?難道是殺豬殺得沒意思,想殺幾個人嚐嚐鮮?”
“哎呀,老劉,你瞧瞧你,換了身衣裳還是那個人啊。莫非在龐大帥手下還是幹殺豬那行?”
“去你孃的吧!看個戲都不安生,皮又癢癢了不是?”劉一刀瞪起牛眼道。
那邊開玩笑的一干人等哈哈大笑。
趙良棟也是笑而不語。
過了不久,今天的戲開始了。
寬廣的戲臺被上方的多個燈籠照得亮如白晝。看臺和戲臺之間有一道不高的柵欄,不過並不影響視線。
隨著一聲鑼響,戲臺上方先是垂下一塊布簾,上面用幾個斗大的字寫著今天的劇名:己巳之變。與此同時,戲臺邊上又有幾人齊聲把劇名報了一遍。
己巳之變?己巳年,不就是崇禎二年嗎?這一年發生了什麼?趙良棟仔細地回憶了起來。
而劉一刀之類的粗人當然不會考慮這麼多,只是滿懷期待地坐在位子上等著大幕拉開,心想著那後面是不是還像上回那樣藏著幾個漂亮小娘們。
又過了一會兒,大幕徐徐拉開。
咦?這是什麼?劉一刀看清了戲臺上的一幕之後,既失望又有些好奇。
只見戲臺上的巨大背景是一幅典型的北地風光,蒼涼的山嶺一眼忘不到邊,空中高懸的明月可以看出是晚上,讓人有如身臨其境,不得不歎服畫者功力之深厚。背景邊上豎著一塊大牌子,同樣用斗大的字寫著:崇禎二年,薊鎮洪山口。
更讓人稱奇的是,戲臺上還有一段“長城”和一座“烽火臺”。也不知道是用什麼做的,雖然比真的長城和烽火臺要小上一些,卻做得十分逼真。
“長城”上,一個邊軍士卒一面打著哈欠一面懶洋洋地地來回巡視著。另外幾個邊軍則在靠近“烽火臺”的地方盤腿賭錢,興沖沖地大聲吆喝。
劉一刀看了一會兒,終於反應了過來。此時也顧不得去思考為什麼沒有漂亮小娘們了,一拍大腿,有些著急地說道:“這些蠢貨是怎麼放哨的?一旦敵軍來襲,那可如何是好?老趙,你知道這洪山口是什麼地方?要不要緊?”
“長城那邊便是……”按照大明這邊的習慣,應該說“韃子的地盤”的,但趙良棟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