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3/4 頁)
種騎馬好手了。現在的這六七百人,基本上是死一個少一個,不知還能撐上幾年。不到萬不得已,我也很少再讓他們出戰。唉,一想起這支曾經耗費了闖王心血而組建成的騎兵到了我手上便成了現在這副模樣,我這心裡面實在感到愧疚。”
聽李過如此一說,龐嶽沉吟片刻,最終還是放棄了挖牆腳的打算,至少暫時不再打算這樣,轉而勸慰起了李過:“興國侯不必如此傷懷,現在的三堵牆依然是好樣的。雖然目前沒辦法擴充,但我相信,總有一日,這支精銳騎兵會恢復乃至超過當初的巔峰狀態!”
……
臨近中午的時候,隨著南邊捲起的漫天煙塵,滿洲鑲藍旗和正白旗的滿洲兵趕回了衡山縣城,與多鐸的主力會合。過了不到半個時辰,與滿洲兵一同趕回的武昌水師也抵達了衡山縣城西面的湘江江面上,分兵數日的八旗軍終於再次合為一處。
又過了大約一個時辰,朱大典督率的蕭曠、黃朝宣部以及高一功所率的一萬忠貞營兵馬也抵達了衡州。進城之後,朱大典召集堵胤錫以及全體高階將領前來,宣讀了隆武帝的聖旨。面對隆武帝的旨意,堵胤錫和諸位將領均沒有異議,表示願意服從朱大典節制。
此時,集結于衡山縣城的明軍已經將近七萬,其中,龐嶽、蕭曠、黃朝宣三鎮嫡系官軍三萬餘,忠貞營三萬餘,在兵力上已經超過清軍。雖然整體戰鬥力比起多鐸手下的八旗軍依然存在著一定差距,但除了湖廣鎮之外,其餘各部基本上都沒有經受什麼損失,再加之湖廣鎮先前取得的一些列戰績使得他們對清軍的畏懼心理已經逐漸被“韃子不過如此”之類的想法所取代,因此士氣還算旺盛,可堪一戰。
會合了正白旗和鑲藍旗的兵馬之後,多鐸便沒有絲毫耽擱,全軍吃過午飯又歇息了一個時辰之後,正式拔營北返。
見清軍離開,朱大典也下令明軍各部拔營啟程,跟在清軍之後數里之外緊追不捨。
面對著步步緊逼的明軍,多鐸也沒有絲毫戀戰的念頭,僅派出幾支小股人馬前去騷擾遲滯明軍步伐。但明軍卻幾乎不受任何影響,驅散前來騷擾的清軍騎兵,繼續向前推進。
就這樣,分屬不同陣營的兩支軍隊共十餘萬人開始一前一後地朝著長沙方向進發,官道上捲起的漫長煙塵宛如一條黃色長龍,朝著北方蜿蜒而去。
第九十二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
ps: (感謝“飛翔的楊胖胖”書友的打賞!)
三月十六日中午,湘陰縣城
伴隨著一陣激烈的鉦音,集中在東、南門方向的攻城部隊如潮水般退了下來,撤往了城東的營地中。只見營地之中清一色的火紅色旗幟,是明軍無疑。營地西面的一處高臺上,一杆“袁”字大旗高高豎起,在綿延的旗海中顯得格外醒目。
高臺之上,原大順軍綿侯、右營制將軍、現明軍忠貞營主要將領之一袁宗第正面無表情地看著前方退下來的己方大軍和遠處的衡山縣城。當聽到城頭上的清軍發出一陣充滿著絕境逢生般慶幸的歡呼時,他的嘴角不由得抖出了一絲滿是嘲諷的冷笑,在心中感嘆道:這幫韃虜,也有今天!
袁宗第早在七天前便已將率軍抵達了湘陰城下,但卻並沒有馬上攻城,抵達的當天只是搗毀了城西的碼頭並將所有船隻全部付之一炬,直到今日為止也不過只發起了寥寥五次大規模的進攻而已。對城中清軍派去南邊求救的信使,他也只是象徵性地攔截了一下,最終還是讓他們“衝破重圍”南去。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袁宗第知道,此次攻打湘陰縣城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拿下該城,而是吸引多鐸的主力回援,關於這一點,堵胤錫也曾經有過交代。另一方面,他也有著和高一功類似的想法,不想把自己的家底部隊拼個精光,以至於到時候沒有立足之地。
之前的幾次包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