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部分(第3/4 頁)
到位。除了輔兵所穿的無鐵葉棉甲基本滿足需求之外,所需的鐵甲缺少近五成,鑲鐵葉棉甲缺少大約四成。面對這種情況,龐嶽除了下令工匠們努力製作之外,另外也想了不少法子,甚至還再一次厚著臉皮給朱大典寫了信,希望兵部能再調撥一部分。…;
不過,所幸的是,在龐嶽的嚴格督促下,從各府縣招募來的裁縫們加班加點,經過一個月的奮戰,終於將湖廣鎮所缺的鴛鴦戰襖全部做好,避免了某些士兵穿著破爛布衣操練或接受檢閱的情形。
按照龐嶽定下的規矩,今後湖廣鎮的將士在平時操練的時候著鴛鴦戰襖,戰時再頂盔披甲。像今日這樣,舉行某項儀式時也不再著甲。因此,無論軍官還是普通士兵都只穿著鴛鴦戰襖。
說起來,明朝官軍的鴛鴦戰襖在這個時代還是比較威武的。士兵的鴛鴦戰襖為大紅色、窄袖對襟樣式,下襬至膝蓋處。整個襖身為紅棉布製成,內有白襯,又有細小鐵絲絞編的細方孔網,其餘用棉花充實。在腰部以下還配有鐵網裙或鐵網褲,頭上戴有紅笠軍帽,戰時還會配發鐵網靴。
軍官的鴛鴦戰襖在式樣上與士兵的相差不大,只是其中襯有雙層鐵網,襖下有直至於小腿中部的青布戰裙垂,平時穿牛皮靴,戰時穿鐵網靴,頭上戴的也是紅笠軍帽。
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這話還真的一點都不假。穿上新配發的鴛鴦戰襖和紅笠軍帽之後,二十天前還是衣衫襤褸、渾身土氣的新兵們頓時增添了不少英武之氣,就如同換了一個人一樣。
不少新兵瞅瞅自己身上,再偷偷瞧瞧身邊的同伴,不知不覺就得意地嘿嘿傻笑起來。引得周圍的老兵不時投來異樣的眼光。
上午八點(軍中大量配備了機械鐘之後,龐嶽便在全軍推廣這套新的計時單位),授旗儀式正式開始。
一通有力的鼓點之後,全體將士開始合唱湖廣鎮軍歌《華夏男兒從軍歌》。雖然很多五音不全的新兵發出的聲音聽得龐嶽直搖頭,但整套程式終歸還是進行了下去。
合唱結束之後,先是新編四個營的營官在兩個護衛的跟隨下,來到校場的閱兵臺前,從臺上的龐嶽和張雲禮手中接過各營的營旗,然後交到身後的護衛手上,向龐嶽和張雲禮鄭重行過禮之後,沿原路回到自己的隊伍中。
新編四營,虎賁、破軍、烈火、華山四個營的營旗也是龐嶽親自設計的。四面營旗在規格和底色上與之前的飛虎營等老四營一樣,其中,虎賁營營旗上的圖案是交叉在一起的一支戟和一支鎩,烈火營營旗上的圖案為一團熊熊烈火,華山營營旗上的圖案為華山主峰的輪廓,為了與泰山營營旗相區別,還刻意加了幾條弧線。
至於破軍營的軍旗,龐嶽倒是費了一點心思,思來想去否決了很多設想。在旗幟上畫一樣兵器?沒有新意,理念過於重複,不好。畫上千軍萬馬衝鋒?這是軍旗,不是漫畫,同樣否決。可是,要設計出一個簡潔、大方而又不失威嚴的圖案,又有點難為龐嶽了。在前世,他主修工科,對美術設計可是沒什麼天分,只是難以推脫部下們的盛情才勉強肩負起了設計軍旗的重任。
想來想去,龐嶽最後乾脆確定了一種最簡單的圖案:北斗七星。第一次得知自己營的營旗將是這種圖案之後,破軍營的將士們雖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最終還是接受了,畢竟這是總兵大人親手設計的,即便不怎麼好看也是一種殊榮。
新編四營的營官和護衛們領著營旗離去之後,四營的百總以上軍官也開始按照次序從側面走過閱兵臺,從龐嶽和張雲禮手中接過一面面百總旗、把總旗、千總旗。…;
接過那簇新的旗幟時,幾乎所有軍官臉上都湧現出難以抑制的激動:這便是屬於自己的旗幟啊!今後,自己便將在這面旗幟下指揮著麾下計程車兵馳騁沙場,建功立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