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幸的少年(第1/2 頁)
沈軼名字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他的父親沈家興,是沈城汽車製造廠的一名普通裝置維護工程師。
沈軼出生當天,在醫院候產的母親王敏,早上醒來後感覺身體不太舒服,讓丈夫出門去買兩個素包子吃。
結果沈家興為了讓媳婦高興,樂不顛地騎著車,去了距離婦產醫院稍微遠點,在當地知名的三元包子鋪。
結果等他買完包子出來,才發現自己的電瓶車被偷了。
等沈家興回到醫院時,妻子已經被護士送進了產房,再次見到已是母子平安了。
後來取名字的時候,他就給兒子起了個“軼”字,取其安逸快樂之意,也用來紀念兒子生日這天丟車的事。
本來沈軼能夠在這個普通而又幸福的家庭,像其他同齡人一樣快樂成長,然後作為普通人,度過平穩而又有些波瀾起伏的人生。
但是9歲時遭遇的一起意外,卻撥動命運方向的指標,徹底改變了他人生的軌跡。
當時王敏帶著兒子回黑省的老家省親,歸途中,她們在濱城火車站,遭遇到一起恐怖襲擊的事故。
不知哪裡來恐怖分子,毫無徵兆地在站前廣場引爆了一顆蘊含超級病毒變異種的小型生化炸彈。
這場事故導致超過百人被感染,為了公眾安全,這些受害者不得不接受官方安排的隔離治療,沈軼母子也在其中。
根據官方對這起事故的醫療記錄,母親王敏在被感染後,病情迅速惡化,短短三天就被病毒奪走了生命。
不過9歲的沈軼在被感染後,竟然從死神手中逃過一劫,奇蹟般地活了下來。
他也是這起恐怖襲擊事件,126名被感染者中,唯一一名活下來的倖存者。
雖然沈軼僥倖活了下來,但這次病毒感染還是給他的身體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醫生們發現,他的大腦對身體控制訊號的傳遞出現了嚴重問題,這讓他的肢體動作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協調。
就連寫自己的名字“沈軼”這兩個字,都只能勉強歪七扭八地寫下來,甚至還不如四五歲孩子寫得工整。
更嚴重的是,醫生們發現沈軼身體的供養體系出現了問題,這讓他出現渾身無力的症狀,手掌的握合力只能維持普通兩三歲孩子的水平。
當時醫生們依據沈軼身體新陳代謝的情況判斷,也許再有個三五年,這個孩子就會全身癱瘓,最終只能躺在床上慢慢等死。
父親沈家興並沒有選擇放棄沈軼,他不在意兒子身體情況如何,只想要孩子回到自己的身邊。
只是為了確保社會的安全,負責病毒傳染防護的部門還是單獨為沈軼設立一間隔離病房,足足觀察了將近一年。
反覆確認沈軼的身體不再攜帶可能引發傳染的活性病毒毒株,才同意讓他回到父親身邊。
但在沈軼身上發生的故事,根本沒有那麼簡單。
這場恐怖襲擊中,恐怖分子引爆的生化炸彈,蘊含的病毒是百餘多年前,曾差點造成人類大滅絕的德特里克堡阮病毒的某種變異毒株。
這種病毒從被發現至今,在醫學上仍然沒有找到能夠有效治療的藥品,被其感染的人,直接死亡率就高達40%。
如果只是這樣,政府通常會將被感染者隔離起來,並全力給予救治。
但根據更高階別的絕密資料記載,德特里克堡阮病毒的被感染者,如果沒有直接被病毒奪走生命,活下來的人可能還不如直接死去。
因為病毒感染導致的嚴重併發症,會讓更多活下來的感染者們喪失意識,變成一具嗜血的“行屍走肉”。
而且這種併發症的發病率接近100%,所以德特里克堡阮病毒也被當年的醫療專家冠以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