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6.五尺道(第1/4 頁)
五尺道, 顧名思義,寬僅五尺,在有些山間狹隘地方, 甚至還不足五尺,大概只有尺多些, 恰好就是一匹馬可踏過的寬度。用如今買地的度量衡來說的話,五尺大概在兩米左右, 也可說明秦尺要比敏尺寬裕一些。這也是陶珠兒所走過最窄的官道:她幼年隨著家裡人遷徙的時候,被挑在籮筐裡,從竹編的籮筐縫隙之中,也搖搖晃晃地眺望過廣府道山間的路面。
當時他們行走的官道,怎麼說寬也有個四五米,可以容納兩隊人相向而行——畢竟是官道麼,那種只容一人通行的鄉間小路, 一般都在村子通往官道的支路,官道本身不論多麼年久失修,至少規模是在這裡的。
年紀稍長, 也不免東奔西走,但那時候,買地內部的官道基本都鋪設了水泥, 這道路一平坦,各種車輛也就都來了,獨輪車、二輪驢車、三輪人力車、四輪馬車, 以及木輪、橡膠輪的腳踏車, 林林總總,總能把旅人的路程填滿,就算再怎麼周折, 也比憑一雙腳幹走要快且省力。
在買地,城際之間門的移動,早就預設要乘坐交通工具了,五尺道這裡卻是不然,這裡的條件,大概就和買地十餘年前差不多,陶珠兒只有在一些描繪早期外差的回憶錄裡看到過,說當時第一批走出雲縣、臨城縣,到豐饒縣出外差的女吏目,在路上就是遇到相當的困難,也是要翻越省道邊境的一座大山,生活條件又有多麼多麼艱苦云云。
現如今,買地的女吏目,不管人數如何,那要說走得遠,立志城、非洲港口也都是有女吏目過去的,去豐饒縣而已,這不就和抬腳到鄰居家串門一樣的嗎?現在看來,如此慎重其事真是沒有必要。這大概也是社會風氣在過往不知不覺的一種改變了。
就說這男女之別吧,這些年來實在是廢弛得厲害,十幾年前,女吏目和一幫男私鹽販子出差的時候,還要彼此照應著,大概是為了各自的作風來做個見證。到陶珠兒這裡,從松江登船到敘州,這麼久的航程,間門斷也有女乘客,但只有陶珠兒一個女官吏的時候也有,大家也都非常自然,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之處。
當然,船是好船,各自有單間門,陶珠兒還是女更士,同船的也都是買地的吏目,品行至少是有保證的,但這也可以說明,如今女子在出門這件事上,所得到的安全感普遍是大大提高了,若干年前,連陸大紅那樣的英豪,都要為豐饒縣的外差而忐忑,可今日,陶珠兒這樣的平庸小吏,也可以一個人跑到彩雲道去,大家都不認為這是什麼壯舉了。
外出的行為普遍起來了,可五尺道的條件不會突然變好,陶珠兒出發之前,就被敘州更士署的人警醒過,告訴她這會是艱苦的旅程,當時她以《陸將軍工作筆記》為標準,請對方衡量一二,對方卻不屑地一笑,告訴她,東南沿海的路,不論怎麼難走,也不會比五尺道更危險的。
這話是有道理的,因為福建道的山路,再難走也好,在設計中總是一個驛站接著一個驛站的,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順利,曉行夜宿,行人每天晚上都能在驛站周圍住宿,這也是歷朝歷代對驛站的標準。但這樣的標準,在五尺道這裡是失效了的——當然不可能完全沒有驛站,但是在橫穿許多山脈的時候,四周都是不毛之地,一口氣走上四五天也沒有其餘人煙,這是常有的事情。
而且五尺道直穿山麓,很多道路地勢險要,路面狹窄,又有不少猛獸野人,在林間門窺伺,在這樣的道路上走馬幫,是件相當危險的事情,載著貨物的駝馬,失足摔落山下,連馬帶貨完全損失,讓馬幫一趟白跑,只能賺個吃飯的錢——這樣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翻山的時候,地勢越來越高,用現在買活軍的話說,那就是漸漸進入高原了,有些身體不好的人,還會生高原病,土話就叫做水土不服,很多生人旅客,因此生出重病,無法走動,就這麼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