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5 頁)
”不是九一八事變的偶然產物,是日本人長期經營的結果。到九一八時,已經浸透很深了。漢奸們,在張大帥(張作霖)的培養下,早已羽毛豐滿,軍民皆有!
賓宴樓飯店(1940年攝)
賓宴樓飯店,位於松花江邊,是偽滿時期吉林市最大最豪華的高階餐館。當時吉林市的富豪、權貴舉行宴會婚慶都在此處。
大家閨秀(1938)
吉林市日本領事館(1910)
照片寫有:吉林是滿洲第二大都市,吉林省會所在地,地處松花江左岸,比鄰長白山,森林資源豐富,近年吉長鐵路通車後,人口倍增,圖為明治三十四年(1910)新建的日本領事館。
可見,日本勢力侵入東北,遠不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一夕之事。沉痾久矣,早已病入膏肓!
三、尋常百姓家(1931—1939)
三、尋常百姓家(1931—1939)
書寫到這裡,問題就出來了,“滿洲國”的尋常百姓怎麼樣?我看到一部描述“滿洲國”的小說,講“滿洲國”的一家尋常百姓,說:這家人正在家中閒談,突然幾個日本兵端著槍,上著明晃晃的刺刀,闖進來亂扎亂挑……。這好像成了一個“潛規則”,寫“滿洲國”就是“東北人在日本兵刺刀下呻吟”一個模式。東北人沒活路了!
這裡,我擇錄劉曉麗《異態時空的精神世界—偽滿洲國文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一段對比:
聽見了汽笛好像不耐煩的叫完了以後,他的心鬆開得許多了,這樣告訴了孩子,然後兩眼便注視到鐵門開後的院子裡,男女工人分成兩排站著,五六個廠警在搜尋著男女工們的衣服。
他又痛苦的想:“這真是給妻一種侮辱呀!”
這是1941年4月《新滿洲》第2卷4月號發表署名牧歌的小品《離散》中的一段。解放後,1985年在《東北文學研究叢刊》收錄此文,重新發表,卻修改了原文,如下:
突然,從工廠裡響起一陣沉悶的汽笛,幾乎震耳欲聾地在上空迴旋。兩隻大鐵門慢慢地開了,廠內立刻亮起耀眼的燈光。這時有無數的男女工人,已經排成幾行,十幾名廠警,分別在每行之間,開始搜尋每一個人的身上。在廠門的兩側,還有武裝的警察人員,刺刀上發出冷冷的寒光。
“這是多大的侮辱呀!”他痛苦得抱起孩子,背轉過身影,不忍看妻子被搜尋時的難堪了。
對照兩者,後文出現了“刺刀”。我們習慣對日本多元化的侵略使用簡單的單一標籤,沒有勇氣用真實的歷史,記錄表現為多元化侵略的“滿洲國”。不能真實記錄歷史,也就談不上吸取歷史教訓!
尋常百姓的概念是什麼?就是說“滿洲國”的大多數人,他們是機關職員、教師、醫生、藝人、一般商人、手工業者、小商販、工人、農民、學生等等。他們不是權力人物,然而卻是社會穩定力量。日本統治離開他們不行!他們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日本要穩定“滿洲國”,必須穩定這些人。日本人建設“王道樂土”,就是針對他們。當然,尋常百姓貧富兩端相差也非常大,對日本的態度也不盡相同。總之,日本人不想把他們推到“反滿抗日”一邊兒,起碼當個順民吧。。當時,我家屬於這個階層,大概是中偏下吧。下面一組照片,反映的是這個人群:
這是普通家庭的大門和院牆,都是原木製的。(1933)
普通四合院(1940年攝)
三合院民居(正房、東西廂房,沒有南面門房,1936年攝)
小康之家(1934年攝)
這是一戶普通人家,大概是兩代人。他們是旗人(滿族),看婦女的大腳丫便知!年輕婦女穿著得體旗袍,應是小康之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