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營州之亂,傳奇名將王孝傑悲壯殉國(上)(第3/4 頁)
,幾天下來早已人困馬乏。李盡忠、孫萬榮再次於沿途設伏,唐軍全軍覆沒!
這次慘敗驚動朝野,武則天於震怒中頒下詔書,在全國範圍內徵調罪犯及驍勇善戰的奴僕補入軍隊,任命建安王武攸宜為右武威衛大將軍、清邊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契丹。
與此同時,突厥在吐蕃挑唆下突襲涼州,抓獲了涼州都督許欽明。
趁著大唐疲於招架,吐蕃宰相論欽陵提出“和親通婚,撤除安西四鎮及分割西突厥土地”等無理要求。
武則天與群臣商議,右武衛胄曹參軍郭元振認為:“論欽陵提議休戰割地,此事牽涉國家利益,還需謹慎定奪。”
“如果直接拒絕,邊境禍亂就會加重,甘、涼二州勢必首當其衝,不如設計予以拖延。”
“為使其不致對和親政策感到絕望,我們可以這麼答覆,‘安西四鎮、西突厥本對我國無用,派兵戍守是為了鎮撫西域,分散吐蕃力量,讓你們無法合力東侵。如果你們沒有東侵想法,理應歸還我吐谷渾各部及青海故土,那麼西突厥土地我們也會轉交你們。’這樣既能堵住論欽陵嘴巴,也不會導致兩國關係破裂。假如論飲陵擅動兵戈,那麼錯在他而不在我。”
“且安西四鎮、西突厥歸附我們已經很久,如果輕易丟棄,恐怕會傷了他們的心,不是統御外族的好做法。”
“另外,這些年吐蕃百姓飽受戰爭離亂,早想與我和親休戰。但論欽陵為了掌控兵權,違背眾人心願不想和親。我們派和親使者前往吐蕃,不僅可以加重吐蕃民眾對論欽陵的不滿,而且還能離間他們的君臣關係,使其互相猜忌、內部生亂,如此以來邊患自可平息。”
武則天深以為然,採納了他的意見。
後來,論欽陵、論贊婆因權力過大,引起贊普器弩悉弄猜忌,設計攻殺了論欽陵及其同黨兩千餘人。論贊婆只得率所部歸降大唐,被武則天冊封為歸德王,後又任命為右衛大將軍,駐守洪源谷(甘肅武威東南),防範吐蕃。
國與國之間的爭端,並非一定要付諸武力解決,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
隨著郭元振兵不血刃破解了吐蕃危機,契丹之亂也因而出現轉機。
後突厥可汗默啜想要統一草原各部落,收復突厥故土。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減輕來自大唐方向的壓力,主動請求認武則天做乾媽,並替他女兒向大唐求婚,還承諾歸還擄掠的河西民眾,替大唐討伐契丹。
武則天很高興,委派豹韜衛大將軍閻知微、左衛郎將田歸道出使突厥,冊封默啜為左衛大將軍、遷善可汗。
閻知微家世顯赫,其叔祖父是大畫家閻立本。這樣的人後來卻做了“唐奸”,可見氣節與出身無關!
十月份,李盡忠病故,孫萬榮接過指揮權。默啜趁機發難襲擊契丹,一舉抓獲了李盡忠、孫萬榮的妻子。武則天再次加封默啜為頡跌利施大單于、立功報國可汗。
誰知孫萬榮也是個人物,迅速從突厥的打擊中恢復過來。收攏殘部,整頓部伍,派遣大將駱務整、何阿小做前鋒,先攻陷冀州(河北衡水冀州區),殺死刺史陸寶積,屠戮數千民眾。接著攻打瀛州(河北滄州河間),引發河北騷動。
武則天無奈之下,重新起用被貶為彭澤令(古縣名,位於今江西九江湖口縣東南)的狄仁傑,讓他出任魏州(河北邯鄲大名縣東北)刺史,安撫當地民眾,防禦契丹進犯。
因契丹大舉入侵,軍方往來公文繁雜,兵部郎中姚崇措置裕如,剖析清楚,受到武則天的賞識,將他提拔為兵部侍郎。武則天的慧眼識珠,為她的孫子李隆基培養了一個得力助手。
狄仁傑是治世能臣,穩定一方沒有問題,但千里破敵非其所長;姚崇雖機變百出,也只能運籌於帷幄,上不得戰場。想要徹底解決營州之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