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5 頁)
後衛變前鋒
20年前即便是從昆明去版納也得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如今高速路網、航空體系的完善以及資訊科技的發展,使得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浪潮勢不可擋。這意味著任何個體、組織都不能以一種封閉的思維模式來謀求發展,而必須以全球化眼光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曆程,這30年基本上以沿海開放為主,其他地方的開放無法與之相提並論。伴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鄰國與中國深入合作的意願正在加強,最近幾年,尤其是2008年,中國的沿邊開放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雲南其實是邊境開放條件最好的地方之一,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連中南半島,邊境線總長4060公里。上世紀中葉之前,版納的各民族居民一直與老、緬、泰等國家的居民雜居,民間交往非常密切。全長近5000公里,在中國境內河流長度過半的瀾滄江—湄公河一江連六國,是聯絡中國和大湄公河區域的天然紐帶。
成功舉辦昆明世博會後,雲南本來準備接著申辦東盟
1967年,印度尼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的成立。近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引起全球的關注,到2010年,這將是一個擁有18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生產總值、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經濟區。按人口算,這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從經濟規模上看,它將是僅次於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全球第三大自由貿易區。
博覽會,加強大西南與東盟的合作。但是這個機會被廣西搶到,雲南因此錯過了一次參與國際區域合作的絕佳機會。雖然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MS)全稱為Great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是由亞洲開發銀行牽頭,中國、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等瀾滄江—湄公河沿岸六個國家共同參與的一個次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早在2002年中央就提出“把湄公河次區域構築成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先行示範區”。2008年3月,*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第三次領導人會議上提出加快大湄公河次區域交通走廊建設等16項倡議,昆曼大通道的開通則標誌著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的突破性進展。也在積極推進,但是效果一直不明顯。原因是這一區域的大多數國家都比較貧窮,經濟互補性不強。它們能夠拿到全球去參與市場競爭的只有自然風光和旅遊資源,但是在中國大規模承接世界產業轉移,充當世界工廠的時候,這些對於中國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反過來,中國也無法向這些國家輸出足夠多的遊客以及資本。
改變這種狀況,後衛變前鋒,需要等待時機。今天這個時機已經到來,那就是世界範圍內,尤其是中國日益高漲的休閒旅遊浪潮。
當今世界,休閒已成為時代潮流,先後出現瞭如地中海沿岸、夏威夷、黃金海岸和加勒比海等眾多知名度假目的地。東南亞也已成為全球休閒度假的熱點目的地,不但出現了曼谷、新加坡等世界級休閒城市,東盟及大湄公河次區域內部的巴厘島、芭堤雅、普吉島等一大批世界級休閒度假目的地也已炙手可熱。
現在經由曼谷集散的全球旅遊休閒人群已經大量進入泰國的“北方玫瑰”——清邁、寮國的古都琅勃拉邦和金三角等地。據統計每年進入泰國的歐美遊客已突破1500萬人次,其中近400萬的遊客去了金三角地區——泰北清邁、金三角和琅勃拉邦,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熱點旅遊區已經形成。
回頭看中國,同樣迎來了一個